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散文精选 > 精美散文 > 文章内容

永远的家园

作者: 高桂荇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20 阅读: 在线投稿

满心的沉郁一天天消融不往,薄暮时分回到故乡。故乡在里下河水乡。高家墩子,三边环水。据说,早年出过大官,很是壮盛,以后日渐衰微。近些年,种些经济作物,就城兜售,乡里人日子过得倒也熨贴。蛰居小城,每次回家,沐浴着乡风乡音,我总感到热和而充实。

天空阴白,树枝光秃秃的,又瘦又细。几只小雀在断枝上跳跃。小河如带,河畔丛生着***露的芦根,一片片枯黄的阔叶水草在风中瑟瑟飘摇。河波如老人脸上密密的皱褶,三两只黑顶鸭孤寂地随波周游。一个农家***摇着装满肥料的小木船,悠悠地滑向远方。放眼看往,苍凉的天底下,远处有一两个农人在挖土。“麦一种,手一拱”,大家也许在享受一年中难得的冬闲时光。

母亲还住着那三间瓦房。年轻时,橱柜、睡柜这些值钱的都卖了,供我们求学。如今,我们在外面供职,只剩下母亲。门锁着,打听邻人,说母亲又拾柴火往了。我走上高高的围堤,残阳如血,晚风乍起,西边那通红滚圆的夕阳不知什么时候被谁静静切往一块。远处的小村庄披上了一件绯色的绣衣。路上空寂寂的,母亲挑着两捆野柴躅躅走来。逆光凝看,被夕阳染成一尊浅红的塑像。母亲老迈地一步一步向前移动,热乎乎的泪水在我眼里打转……

母亲喜出看外,忙不迭地问妻儿怎的不回来。要烧茶,要煎蛋,又要做饼。“跨过口子三碗饭”,说我走这么远的路肚子荒了。我一边婉拒,一边让母亲坐下来歇歇。她哪里闲得住,边说边做。淘米洗菜,生火烧锅,顺溜溜地,哪象古稀之人?忽明忽暗的炉火映着母亲的脸庞,额前白发银亮,但母亲显得神采飞扬。

听说我回来,墩子上不少同龄人纷纷涌到家里。母亲欣欣然炒了一锅花生、葵花籽儿,逐一地捧给大家。大家天南海北地神侃,什么东家的母猪产了几十头崽,西家的草莓卖出了大价钱;什么李家的媳妇是娶的城里的,赵家的那台大屏幕彩电看着真过瘾。考大学了,砌别墅了,***选村长了,如此等等,大家七嘴八舌。这其中夹杂着一两句打情骂俏,但更多的是对农事的谋划和对政策的探讨。声声乳名,句句玩笑,那份乡情亲情浓得化不开。我不知不觉溶进其中,似乎卸下一身装裱,无拘无束,活脱脱地变了一个人。沉郁和疲惫仿佛在乡音乡情的呼唤和絮叨中不知往向。还是那些面孔,还是这方土地,变化的是跳动着时代脉搏的话题,不变的是那份接纳和宽厚,那份从容和淳朴,那份热情和执着。

已是深夜,深蓝的天幕上点缀着无数星星,远处一两声犬吠,给乡村夜晚增添了无边的清幽。偌大的高家墩子还有几家未睡,柔和的灯光从楼窗上泻出来,与夜气对接,把一个个庭院遮照得迷迷蒙蒙。母亲向来早睡早起,可今夜在邻居走后又唠叨起来。她说,“人不能比人,田不能比亩。”并搬出那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古训。教我在外头要正派,要稳实,不能跌下来。她说,卖草莓、卖薄荷,手头攒了点钱,要为妻子打副金耳坠,结婚时穷,该补上;并算计开春后把屋子翻翻新。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眼睛很亮,好象走在一条艳阳大道上。看着母亲,我心灵的重负似乎不知不觉在她的眼光中消失殆尽。

都说人在孤寂时最轻易想到母亲,想起故乡。不管行程多远,每个人对故乡的回回和牵挂都无法切断。

故乡,是我们永远的家园。

上一篇:小村之恋 下一篇:人在做 天在看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