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现代着名诗人徐志摩的一首抒怀诗。诗中写到:“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这首徐志摩的“标签”之作被我偶然想起,是由于总是感觉太忙----忙得晕头转向,忙得不知所以,忙的腰酸背痛,忙得心浮气躁。可气的是,你还感觉自己天天忙得毫无价值和意义。有人说“忙”字拆开就是“心死亡了”,想想还真有道理。心都死了,身体还在运转,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前几日,看到一个同行在微博里写到:教育的方向在哪里?瞬间有冷水灌顶的同感。是啊,教育的方向在哪里?风到底在往哪个方向吹呢?教育本是很朴素、实在的事,而我们却整天为了这样那样的数据或者所谓特色,搞得师生披星戴月,行走如飞。着名教育大师叶圣陶早就说过:“教育是农业。”农业者,东风化雨顺其自然也。教育的过程不就是种庄稼的过程吗?无非是松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捉虫,再静静地等待、守看其健康成长的过程吗?可是我们却往田地里,大量地播洒催长素、膨大剂等有害药品,还在上市前大张旗鼓地倾销宣传,仿佛路人皆知了,这样的教育自然就是成功的。为此,东风化雨顺其自然似乎太慢了,短期内看不到所谓“成效”和“成绩”。这样模式,那样课题,凡是听闻有“特色”且成效“显着”的东东,就被某些考察取经者断章取义地搬回来,也不管本地实际情况如何,东南西北风逐一吹过,吹得人头皮发麻,晕头转向。于是忙碌之中,无暇思考,心在死亡,教师成了教育的机器,轰隆隆地运转,孩子们成了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批批送上了生产线……
呜呼!过于急功近利的教育,总是流于种种浮躁之上。有时,还真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无数次在梦中/梦见自己是一名朴质的农人/守侯着一畦庄稼/听蛙鼓蝉叫/禾苗的清香轻轻萦回……/然而,这样的梦/总是会被尖锐的铃声击碎---史蒂夫?乔布斯说:“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往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于是,在忽然醒来之后,我发现风到底往哪个方向吹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内心的直觉和感受要求自己做个一个真诚质朴的教育人。我必须得像农人一样,站在田园的中心庇护生命的成长,于心才安。
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教育是爱的事业,慢的艺术。只有爱,才能坚定教育事业的根,扎实于心灵的土壤,延伸到孩子们心灵的深处。这样就不怕什么风吹来,有晕头转向的迷茫,而会是灵魂与灵魂美妙的共舞。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只有慢,才是遵循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如同树木之生长,慢,材质才过硬,才经得起风雨的洗礼。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用爱心浇灌生命成长的过程,过涝过旱都不宜,更不能揠苗助长或过度裁枝剪叶。操之过急或者一律求齐,都是违反规律的功利行为,是缺乏科学态度的无知者和漠视生命规律的莽夫。
帕斯卡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让生命回回生命,让生命具有思想和灵魂。即使是一支苇草,在风中,也应有属于自己的思考。信念坚定,熟悉清楚,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也不自以为是,固步自封。要善于读书,像蜜蜂一样飞向知识的花丛,也引领孩子们往主动发现真、善、美,汲取其长,酿成香甜的蜜,然后快乐地分享。现行的教育总把孩子们往智育那条独路上赶,这样那样方式,无非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和改装。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一定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中心,要有自己的信念和思想,保持头脑的清醒,从容地迈步,朝着明亮的方向。
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教育就是让生命自然地成长。成长包括身体健康的成长,还有思想情感的成长。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天使在降落人间时,有的会折断翅膀,教师就要用爱和耐心,为他们缝补翅膀。不要苛求他们每个人都飞得很高,飞得整洁划一。只要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了,哪怕很微小的一点,也要不吝惜自己的肯定和赞许。我相信,每个人都渴看得到肯定和赞许,包括我们成人,孩子们更是需要。无论他的字写得有多差,读书有多吃力,都不要责怪他们。只要他们尽心尽力了,要相信他们会慢慢地成长。就如一些花木,有的感觉敏锐,春天一来,花就开了;有的感觉稍微迟钝,夏天将至,才开花。无论早晚,花大花小,色艳色淡,都是花,都生命竭尽气力绽放的美,要懂得尊重和欣赏。
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心儿始终要向着太阳。教育就是影响,是生命对生命的浸润。一个心态不健康阳光的老师,是断然教不出阳光明媚的孩子的。生活本身的确阴晴难料,即使风雨如晦,心存阳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挺一挺就过往了。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让孩子们感受自然,热爱生命,积极人生,这是我的使命。
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我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再计较功利的得失,也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我只要相信:生命中应该有爱,有思想,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方向。这样的生命,它的核心里才能供给我们热和和信仰,忍耐与勇敢,才会让我们在不定之中保持清醒,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