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捐款被强制,爱心打几折?
若捐款被强制,爱心打几折?
楚倾城
每逢严冬已深年节邻近,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两件事:街头巷尾小偷们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各单位的捐款活动也开始陆续展开。没办法,小偷和领导也是要过年的嘛。
爱心不容否定,无论是给残疾人、医学基金会还是地震灾区人民的捐款,相信尽大多数人都会自觉的尽力为之。捐款金额有多少之别,但爱心无“大小”之分,一分一角总关情,孩童手中的硬币、下岗女工手帕中的零钱、成功人士支票上的数字——同样厚重!自愿的捐献是同胞情、爱国心,是民族道义、是社会责任!
但当爱心的捐赠演变成了强制的摊派,当捐助的金额变为***们谋权的政绩,甚至私囊中的丰厚。底层那些将可温饱的人群们,又将在年节将至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在汶川地震中,那些哄抬赈灾物资价格的财团在人们展天盖地的讨伐中灰溜溜的退让。可发国难财的***商们也不过是利用了时局的混乱和人们的善心,但某些自诩“公仆”的无耻官员连***商也不如,一面道貌岸然的在各类表彰会上大谈自己的“号召能力”,一面践踏知己,掏干普通职员们的钱包,更有甚者截留灾款换车置房,在汶川余震未央时,又制造着一个个由他们导演的生活尚难的灾区!
倡议与发动是必须的,爱心需要唤醒、激发和凝聚,但假如是迫于某些压力而捐款,爱心便会大打折扣。于是,有前辈疾呼:“捐款,是爱心自觉,不是道德要挟;捐款倡议,是爱心的呼唤,不是道德勒索!”
自古便有“苛捐杂税”一说。所谓“捐”:本是以自愿为条件的赠钱送物,而当这么美好的字前面被冠上了“苛”时,一切就不同了。某些身在高位的人打着政府的旗号为自己牟利时,社会的主人公们面对数月工资被一次次以各种捐助的理由剥削得所剩无几的现状,发现年关难度不在只是旧社会的传说。这时,让人忍不住顶着领导的官威也要问:那些没有任何收据或回执的捐款,终究流向何方?!
写下以上文字后,我揣了1000元钱下楼。我只是个贫冷书生,那数张单薄的粉色我已积攒多时,本打算卖一辆电动车方便上放工,但现在我揣着这钱进进银行,将电视上提供的募捐帐户填进转汇单——单位的强行摊派我无力反抗,但至少可以保证有这份爱心可以从其他渠道抵达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中!
(为朋友处境而发的一点小小牢骚,仅代表个人意见,仅针对极个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