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
曾看到过一份调查报告说:孩子第一个会用的动词“不要”。这是孩子从小就把握并懂得正确使用的概念。
可是,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我”这个词的,他只是用他的名字来称呼自己。
孩子从学会用“我”这个人称代词开始,从此就有了“我”的意识,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
孩子要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找到自我意识。而人到中年,却总是在不经意间,丢掉了自我,迷失了自我,不知道在为什么而忙碌。
作甚自我?
在心理学中,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此外,相关的概念还有本我和超我。
记得一位小说家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人到中年,突发奇想,很想知道自己死后出殡时什么样子。于是,他跑到外地给自己家写信,说自己已经死了,尸体已经就地火化,把骨灰盒寄回老家,希看家里发丧出殡进土。
出殡那天,他躲在暗处,偷看着自己的葬礼,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死后的实况,也看到了自己死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有些庆幸,他似乎比别人多活了一次,也终于找回了自我。
我们往往要通过别人的眼神、语言、文字,通过别人的欣赏、议论和尊重,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有的人在迷失自我时,利用发短信的方式,希看能够从别人的回信的及时与否、回信的内容等信息中,找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
实在,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动的自我,他不在别人的态度里,而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