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漾在水中的河岸

A“学校真小,连个玩的地方都没有”
B“去四里河啊”
A“就一条臭水沟有什么好玩的!
这样一段对话,在中澳已经被相同的声调和口吻无数次地重播。无论是在新生还是老生中,恐怕都已成为谈论风景时必备的经典了。实际的四里河就真的如此不堪吗?
当最后一片残阳落入河上游的杏花公园,乌鸟归家,华灯初上。晚风带着从河中升腾的淡淡的腥和两岸的树木散发出的微微清新,自上游吹下。一路拂过婀娜的柳条,拂起行人的衣襟和秀发又翻过濉溪路桥,最后落入河边的小广场上。每每这时,小广场上都响着欢快的音乐。这儿便是四里河下游风景的起点,也是居住在四里河社区的老人们沉闷一天后的精神上的“伊甸园”。伴着轻快的舞曲,整个广场上无处不扭动着健康的姿态,秧歌舞,扇子舞,广场舞…一曲接一曲,然而无论怎么跳,跳多久,它依然能让散步的“看客”和场中的“舞者”快乐得忘乎所以。
转过身,向东,是一条沿河的小路,而两侧便是四里河风景的主要内容。路的一侧是四里河身,另一侧是一排垂柳。正值夏初时令柳条浓郁,妖窕的树身向河岸微倾,枝条像烟像梦似的覆盖在小路上。小路也很俏皮地配合着,安静地躲入树荫中,若不借助出生的皎月,你是很难以发现的。走上小路,转进树荫,嗅着空气中花草吐出的幽香,看着眼前无数条拴着晚风的垂枝欢乐地轻舞,不禁让人生出“庄生晓梦”之感,误闯入古老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错觉。兴致来时,也可随手摘下一把刚成熟的柳条,编做一顶花环轻扣在头上,顿时手中,头上甚至全身都弥漫着奔腾在夏日中的生命的味儿。若有时间,再向前徐行数步,走过一座小桥,呈现眼前的是几株错落有致的桃树,偶尔有几只夜宿的蝴蝶或飞或卧,为静谧的傍晚平添几缕闹意。若是累了,顿足河边小憩,把已疲倦的视线平铺在整个河面上,霎时让人想起俞平伯笔下的《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两岸的灯光投入河面照得大楼的倒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一阵晚风吹过河面荡起涟漪,人也被吹得微醺,河中的一切便脱离了两岸另成一界。有时或有几家居民的灯火在河中明灭,像嬉戏在水中的萤火虫般。真是让人不知“天上人间”。
有良辰美景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嗅觉”敏锐的情侣。两岸平坦的护堤草坪是旺盛的生命蔓延的地方,也是令炽热的感情升温的最佳空间。长长的河堤上散落着几对相依的情侣。除了偶尔发出的笑声会碰撞几下而又散开外,他们之间通常是“各扫自家雪”。置身于此景,我想拥护这样温馨和谐的美景应是作为“母亲河”的四里河真正的价值和内涵所在,这儿的一切都已悄悄地融入自然。
四里河真正的美,并不是白天我们眼中的人工雕琢,而是夜晚人静尘散后的幽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