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心情日记 > 心情日志 > 文章内容

博大的爱——《京华烟云》有感

作者: 医者仁心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1 阅读: 在线投稿

  编者按:作者对《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爱进行到了逐一的解读,赐与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分析了姚木兰对父亲的爱,对生命的爱,对子女的爱,把姚木兰的人生世界解读了出来,让我们队人物有了真切的熟悉,思想也受到触动。

  读罢《京华烟云》这本书,固然书中有太多美丽的女性细腻的情感吸引着我,但唯独让我恋恋不忘的是书中姚木兰内心里面那种大家闺秀式的爱情观,把家庭和爱情的关系处理得如此贴切。固然在某种程度上说她失往了自己最想得到的爱,但她却也获得了幸福,并且玉成了别人,换得了一个大家庭的稳定和***。

  书中细腻地刻画出了姚木兰的三种爱,而这三种爱强烈地展现出了姚木兰这一鲜活的角色,让人感觉到了中国没落封建时期大家女性的独在与可爱之处。

  一、对父之爱

  姚木兰在书中之所以能成为这么一个坦荡的人,是与他父亲的教导不无关系的,在那么一个复杂的年代里,可以说她父亲的开明,让她获得了太多别人不可拥有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所以说姚木兰对她的父亲既崇敬又尊敬。在清朝末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由于姚家的产业,姚木兰的童年除了那段被拐卖的历史,她比别人幸福多了。由于父亲是新文化的倡导者,在思想上比较开明,所以姚木兰自小不曾裹脚,也接受了比较多的新思想,摆脱了中国女性本该有的自持,喜欢与人论辩,这让人读之就能从她身上感觉到一种女性青春的活力。对父亲的爱,她表现在一种女儿的顺从和对父亲思想行为的体谅上。当她的父亲打算10年离家云游四方时,她比其他的家人表现得更加从容,由于她知道父亲内心的追求,尽管不舍得但只是把那种深深地不舍之爱躲于心底。十年后再一次见到父亲,我想她是比其他家人更加激动,在她的心里,无论何时,父亲都永远是她心灵的靠山,她始终保存着那份对她父亲的信任感,所以后来当她面临着家庭危机时,她暂时放下了自己的聪慧,而是在她父亲为她展平了一切的道路之后她才用自己的大度、美丽和善良摆平了一切。回结为一点,她对父亲的爱是“用放大镜看人生”。

  二、生命之爱

  在姚木兰的生命中,除了她的父亲外还有两个男人对她很重要,一个是她的恋人,一个是她的丈夫。对这两个人的爱占据了她一生。孔立夫是一个家庭落败但却极富才华的年轻人,他的论辩非常的高雅且极具深意,可以说他是用才华赢得了姚家两位小姐的芳心,也获得了姚老先生的认可,所以他进姚家的门就显得是必然了,但这也意味着姚家两位小姐必定有一位会失往至爱。后来姚家把木兰许配给了曾孙亚,木兰也就漠然的淡出了这场爱情之争,没有给姐妹间的感情带来半点风波。曾孙亚爱她,这她心里非常地清楚,可她对曾孙亚更多的是好感而非那种抛出一切的疯狂的爱。所以后来与孔立夫的一次泰山行,让她一辈子铭记在心,而且永远能够感觉到甜蜜,这种女性内心里面深深地爱更可怕地让她愿意不顾一切地为自己深爱的人往付出一切,这就表现在后来孔立夫被关进监狱中。当孔立夫深锁牢狱时,她表现得比妹妹还要急切,拿出了自己的首饰往贿赂典狱长,只是希看心里的恋人能够在狱中呆得畅快点。当得知恋人可能会枪毙时,她冒着被玷污的危险不顾一切地往请求司令官的帮助,终极靠着她的聪明赢得了胜利,但在妹妹与家人眼前,她表现得很坦然却掩饰不住内心里面的喜悦,这或许就是纯真的爱吧!对自己的丈夫,她也能够让他感觉到幸福,固然在感情上有分心,但她从没让自己感觉到对丈夫感情的愧疚,她用对家庭的爱和丈夫的体贴换得了丈夫的依靠和谅解,用大度和温柔、善良赢得了丈夫的良心,这是何等的伟大!把感情处理得这么自然,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静、***地相处在一起,她用自己的行为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生命之爱”的含义。

  三、对子女的爱

  姚木兰作为女性,也就少不了在她身上所赋予的伟大的“母爱”,这种爱是我们所有的读者都真切的感受过的,所以在感悟姚木兰内心里面的那种“母爱”时就很熟悉,特别能够引起我们的共叫。在那时,时局混乱,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让学天生为对抗当局的一股巨大气力,在应对学生运动时,政府往往也是表现得稍微柔和。但是在有次学生示威***中,当局政府竟无耻的采用武力弹压,直接把所有的学生扫射了,这是政府的***和软弱,却给很多的家庭带来了撕心裂肺的哭咽,木兰家就是其一,女儿走在***队伍的前例而被枪击了。在女儿的尸体前,姚木兰像所有父母一样压抑不住内心的悲痛,哭得竟成了个泪人,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女儿离往的事实,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竟有些神智不清起来,她内心里真的是很悲痛,为了尽可能忘记女儿,她开始萌生而出往南方生活的想法,这或许才是木兰思恋女儿情的***,让我们也会模糊双眼。后来,木兰的儿子要求往前线参加革命工作,她不停的劝导儿子,这时感情似乎已经占据了理性,在儿子“没有国家哪有小家”的理论眼前,她似乎更在乎儿子陪伴在自己的身边,站在母爱的角度出发,我们说它是自私的,但又何尝不能够理解,我们真的不希看她失往了最后的依靠。所以,在对子女的爱上,姚木兰表现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或许才更于接近大部分读者的感情,这也能看出我们的作者林清玄老先生在刻画人物上的特别之处。

  掩卷独坐窗前,我的思绪却久久不能离开姚木兰这一形象,从她身上我感悟到了以前我太多不懂的女性内心里面的情感。在真爱眼前,她们永远都比男人表现得纯粹和伟大,她们更愿意收躲住那份真爱,把它躲得很深很深,却从来不曾忘怀。纯真的爱,一种理性的爱,或许全书只有在姚木兰身上我才能更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感觉很甜蜜。

上一篇:不想堕落却狠迷茫 下一篇:山楂树之恋--永恒而纯洁的爱情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