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复读《水浒》

今夜月光很温柔,很神秘。我从尘封已久的书箱里找书,忽然发现了那本久违了的《水浒》,泛着褐黄的颜色,像小孩的尿迹那样班驳。这真是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一本书啊。它是我小学时期的开眼书。说到这里,我要顺便感谢我的那位小学语文老师,是他,以惊人的毅力逐字逐句给我们讲完了三大名著(因为《红楼梦》对于小学生还不太适合,所以先没讲。),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神奇,他那时居然代替了现在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工作,而且是一个合格的“教授”。
翻开《水浒》,那熟悉的书卷气味,熟悉的字眼,熟悉的歪歪扭扭的旁注,让人仿佛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
因为《水浒》里的那个“义”字,我们几位小学生也“金兰结义”了,可笑的是现在难以说出这些弟兄都是谁,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水浒》里有一百单八将,包括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他们的出现是上天有意安排的,因为书里有宿命论,所以我们也很宿命论。
其实《水浒》是不忍卒读的,它让你气血沸腾,呼吸加粗,心口像被蒙上了一口大碗,让人憋气,因为书中人物的软弱,当然是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使他们软弱的,效忠天命,义字当头,是那时的所有人立身处世的不二法门。就像林冲这个人物,谁读了谁都觉得痛苦,你就那么好当官吗?你就那么软蛋吗?为了不惹事不影响自己的前程,你一忍再忍一让再让,舍漂亮贤惠的妻子受害于不顾,明知高逑存心陷害还傻傻地私闯白虎节堂,骨子里的奴性让人感觉讨厌,直至上了梁山,也还是没多大出息。
最让人讨厌的还是宋江,若依现在的人看来,他是一个大骗子,他把梁山英雄带上了一条不归路。这简直就是一部从头至尾骂宋江的书,难怪毛泽东主席说过宋江是个投降派,《水浒》是一部反面教材。因为宋江后来的“和平演变”,他以前对于梁山众弟兄的好处,被归结为一句话:美丽的谎言。江湖上人称“及时雨”的他,却原来是个处心积虑要利用种种机会向上爬的壁虎。
武松是个特立独行的真好汉,读到关于他的部分没有人不感到痛快,没读完就想去洗个热水澡呢。他不管你天王老子,心里只有一个“义”字,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义气得可爱,义气得有些盲目,这种人天生就注定与上层社会没有缘分,所以也没有太大的精神负担。他上演的故事最为奇绝的就是“景阳岗打虎”和“为武大郎报仇雪恨”,故事演得跌宕起伏,时而温婉凄凉,时而荡气回肠,情节前后逻辑严密,让读者连声迭叹这部人间悲剧的沧桑与大气。当然读过施耐庵写《水浒》前后原由的人都知道,武松打虎其实是“施耐庵打虎”,作者也是在这样一个清凉如水的月夜,骑在长凳上想象个各种打虎的姿势和动作,作者能够写出这么好的故事来,真可谓用心良苦啊!武松对于嫂嫂潘金莲的态度,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的传统伦理美德,“朋友妻,不可欺”,“好兔不吃窝边草”,何况还是自己的亲嫂嫂呢!我们可以说,是武松用钢刀测试了一下严重违背伦理道德的结果,潘金莲飞起的鲜血和西门庆摔得变了形的脸庞,让多少心怀叵测的人不寒而栗啊!
鲁智深是一个命苦的老实人,虽然五大三粗,使得好禅杖,又没读过几天书,但是他却有着一颗珍贵的佛心,他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为了救落难的林冲,他日夜奔波,舍命相助。虽然他不喜欢念经学佛,可是佛早就在他的肚子里,而那些可意追求佛道的弟子,未必就能入得西天的大门。
《水浒》这部书中的所有人物和所有情节,都是各有千秋,他们既有共同的一面,就是他们都具有超人的英雄胆略和善良的人性,而他们每个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在沉默中爆发的巨大杀伤力,充分验证了当时的生产关系已完全不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由新的体制代替旧的体制是历史的必然。所以要重读《水浒》,还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把书中人物的命运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也许会消散解开今人的许多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