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的爷爷
我的爷爷是一本写不完的书,他是我们的照明灯。他经历了新旧社会,尝到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今年固然已经八十八岁了,仍然精神抖擞,谈吐清楚、耳不聋、眼不花,一生勤劳、爱讲卫生、不吸烟、不饮酒。
他乐于助人。过往穷的时候,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虽破,但整洁干净,很多有知识的学士和左邻右舍,碰到烦心事,都愿意找他排忧解难诉说,帮助调解。
他平时喜欢书法、吹、拉、弹、唱,有不懈的苦学精神,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他一直到老年都喜欢坚持不懈的写作学习。写诗、写文章、哪怕半夜里想到一首诗,他会起床写作,四周邻村有人家办喜事、过生日、他会写诗祝贺。
他的一生是经历漫长、艰难而又曲折的一生;布满辛酸、奋进而又喜悦的一生;他是承上启下、饱径沦桑、吾家族由盛转衰,由衰转旺,关键性一代。奋发上进、豪迈喜悦之情。用一种民间通俗语言,春节的对联常写:“处事待人诚为本,持家立业俭当先”“不求金玉晶晶亮,希看后代个个贤”,并且用“人到高位莫图贫,希看代代出英贤”来教育我们这些人及子弟。我的爷爷期看贴切、境界高尚、心地善良。看了我的述说,谁都不会相信,他是一个只念三年初小,二脚牛粪、守拙为田园的老农民!小时候我们常围着爷爷,听他老人家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爷爷生于1921年,九岁开始进学,只上过三年私塾,12岁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好心的校长,免费让他就读初小,以后就失学了,17岁就参加扒淮河,天天挖、抬、挑,不论春、夏、秋、冬下河捞泥。20岁的时候,家乡被日本人侵略,兵荒马乱,狼烟四起,人心荒荒提心吊胆的生活,灾难重重逃过了灾难,保住了生命,25岁,生了一场大病,病魔缠身,头痛、骨痛、发高烧达四十几天,几乎命都没有,当年秋天,日本鬼子投降,为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积极参军,后来进进了部队,由于宿病复发,被沐阳县民兵总部队收留,后来部队经体检、检查不符合要求,被要求回家,由于他当时虽身体不好,但能写一笔好字,而且懂账目的,专管营粮草帐,在部队期间都顺利完成所交给的任务,33岁那年,担任我们本乡小学代课教师,后来在合作化、高级社、人民公社期间,积极向应上级的号召,90年代就到山东石横发电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98年由于身体不适,人老回根,回到老家涟水,安度晚年,
之所以我的一家有着这样的今天,是他老人家的精神鼓舞着后人,是他的美德影响着后代,是他的善良教育着子弟。他的忠诚、毅力、决心、美德是我们家上上下下的亲朋好友及很多有识之士所共知。他为我们父辈们读书,爱子疼孙,吃苦受罪非一般人可比,正是这种当年发展贫穷的苏北农村人,条件这么艰苦情况下,讨饭供三个子女上大学。常听我爷爷讲,当时那个社会家里很穷,一贫如洗,我爷爷穿的衣服全是补丁靠补丁,那时的农村人,目光很短浅,孩子稍大一些就下田干活,大集体干活,干活苦工分,年底分了好多粮食,而我们家仅有劳动力只有爷爷一个人,奶奶常年累月生病,我大伯和我的爸爸都考上县城里的重点中学,还有有小叔读书,家里不仅没人苦钱,而且那个年代要承担三个孩子的读书用度,由于我爸和大伯读书都很勤奋,成绩突出,而且考的是一所重点学校,我父辈他们那时上学也很苦,就连盖的被子都没有,和我大伯同住一起,学校救济他们一床被子。一个严冷的冬天,我爸和大伯就盖着一床被子,展被都没有。那时学校看我们家庭条件差,我爸他们学费免了不少,余下的都是我爷爷借的钱,还有的就是把当时生产队里分的粮食,好的拿往兑换成差的吃,节省的钱给他们交学费。我父辈们比较争气,不辜负我爷爷的一片专心良苦,都很顺利的考上名牌大学。如今我们孙子辈的孩子,一个个都考上学校,最差的考上大专,好的硕士。一个个都在不同工作岗位,在他的教育下,我们做事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自力更生。固然我们如今都过上好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一生相报,爷爷常提醒我们下一代,人要知恩图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要往报答人家。
无论碰到何种情况,我总会想到我爷爷,相到他老人家的过往甚至热泪盈眶,固然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多少房产,财产,存折、金银财宝,手中无权无钱,两袖清风,他的精神却是无价之宝。
如今我们儿女们都遗传他老人家的美德,一个个都很孝敬,每逢节假日,我们都回往看看爷爷,向他汇报工作和各自家庭情况,而他的脸上整天挂着幸福的喜悦,当然,他一如既往的将他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生活的体会通过文字来表达出来。读他的书就像是在品味那漫长而又炫烂的人生。
注: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没有一点夸张,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