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情感日志 > 亲情文章 > 文章内容

幸福在母亲的时光里流转

作者: 尉克冰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9 阅读: 在线投稿

母亲的年不是正月初一,而是正月初三。

按我们当地的风俗,每年的正月初三是姑爷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这一天,街头里巷人流如织,饭馆酒店棚棚爆满。花花绿绿的点心盒子或者烟酒穿梭在街道里,朝着岳父岳母家的方向飞。

母亲有两位姑爷,每到正月初三,她会喜上眉梢,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她一不喜欢让姑爷到饭店宴客,以为在家吃饭有过年的气氛;二不喜欢让姑爷行跪拜礼,说这是旧规矩,孝不孝敬不在乎这个形式。可我知道,在我们当地,过年时,很多户人家直到现在还十分在乎女婿的跪拜礼,就像在乎一定要张贴对联一样。然而越是如此,两位姑爷就对我的父母越是敬重孝敬。

母亲总是在初二的晚上,就把她买的最好的糖果瓜子摆出来,把菜和肉一遍遍洗干净,把饺子馅儿剁好,把迎接我们到来的一切工作预备好。她那双平日里干涩粗硬的手会由于不停地洗涮,被泡得通红而柔软。

大年初三。一家人都盼着这一天。一进门,儿子和小外甥女就跳到母亲怀里,爸妈脸上的皱纹顿时卷曲成花朵。未几久,一道道美味佳肴跃上了餐桌,那是爸妈的杰作。在这中间,只要我和妹妹一进厨房帮忙,就会被母亲强推出来。吃饭时,母亲就更忙了,给外孙剥虾,给姑爷夹菜,给女儿添汤。忙来忙往,我们都快吃完了,她自己的饭还没动。

多少年来,母亲就是这样忙个不停。家里家外,处处留下她旋转着的身影,想到这些,我就不忍抬头看母亲,不忍看她日渐松弛的眼袋,不忍看她爬满皱纹的额头,不忍看她染上霜雪的两鬓。这一天,她的脸上始终挂满笑脸,她由于拥有我们而幸福着,快乐着。

人老了,是渴看儿女陪伴的,尤其在过节的时候。当春联贴起来,鞭炮响起来的时候,老人从内心盼看着能够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母亲要从年三十盼到正月初三,才能有这样的享受。这日子是在母亲一天天的细数中到来的,是在母亲默默的巴看中到来的。

由于她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

不知是哪年哪月哪辈留下的风俗,女儿出嫁后,不能在外家过除夕和初一,连父母的面也不能见,说是不吉祥。迷信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假如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在初一(或初二)晚上,老祖宗重新回到天上,女儿才能回家。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会里,人们固然不大信鬼神了,可在我们当地,谁也不愿成为“始作俑者”,落得冲撞祖先的罪名。

因此,我想母亲内心最深处,可能依然埋躲着些许没有儿子的遗憾,尤其是过节的时候。

两个女儿先后出生了,家里越来越热闹;两个女儿先后出嫁了,家里越来越清冷。

29年前,妹妹出生了。当这个小生命呱呱坠地的时候,全家人没有太多的喜悦,尤其是奶奶和父亲。作为宗子的父亲,一直希看母亲能为他生个儿子。在一丝叹息中,父亲低头离开了产房,回家为母亲煮鸡蛋。可是,在失意和困意双重纠缠下的父亲居然歪在床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鸡蛋早就被煮开了花。产后虚弱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妹妹,流着泪。三天后,同一病房里,一个男婴诞生了,他是家里的二小子。为了圆儿女双全的美梦,两家决定将孩子交换抚养。可到正式要换的时候,母亲的目光不肯从妹妹身上挪走一寸,看着孩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母亲将她牢牢抱在怀里,不肯松手……

很多年过往了,母亲还偶然提起这件事。看得出,她的态度是庆幸。而令她庆幸的不止此事,还有我们的婚事。我们当地有些没有儿子的人家,为了传宗接代,会招女婿上门。在我即将谈婚论嫁的时候,姥姥三番五次叮嘱母亲,一定要留一个女儿在家里。母亲只是笑着,终极也没有遵从姥姥的意见,放飞了我们。姥姥杵着拐杖,拧眉叹气说,傻闺女,不听娘的话,到时候你就后悔喽,过年时人家家里都热热闹闹的,就你们跟前没个人儿陪。

姥姥的话一半对一半错。母亲从来没有后悔过,由于她的双眼,可以捕捉到我们的幸福。两个优秀的女儿也逐渐成为父母的骄傲。每当有人在母亲眼前夸奖我们的时候,母亲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尤其是搞业余创作的我,成了别人眼中的“作家” ,时有文章发表在各地的报刊上。每次发表了文章,我都会拿到母亲眼前“炫耀”,那种炫耀成了让母亲感到欣慰的精神食粮。

母亲让我们都飞向不同的巢***。老巢里,只剩下身子骨儿越来越单薄的父母。而我也越来越在母亲那细长伛偻的身影里读到孤独与坚韧。

过年那天,女儿不能回家的风俗像一条无形的巨大绳索,将我和妹妹拦在了母亲门外。绳索的一头是孤独,另一头是思念。每当年三十和初一,我们一家三口和公婆团圆在一起,谈天说地、觥筹交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父母。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里弥散着浓浓的年味,在人们的听觉和嗅觉里此起彼伏,一直连绵到一百公里以外的太行山。这是万家团圆的日子,火红的日子。而母亲和父亲却守着两盘饺子,默默无语。餐桌上没有酒,也没有菜,除了饺子还是饺子,并不是家里没有,也不是他们舍不得吃,只是过节的时候缺少了我们,他们就缺少了兴味和乐趣,一切都变得同平素一样简单。于是,我就在电话那头劝他们多做好吃的,劝他们到亲戚朋友家里玩牌,劝他们往看电影……我也劝过我自己,冲破那绳索,往陪他们吃上一顿饭,可是却没有成功。由于拦住我的,不仅是那无形的绳索,还有人们不理解的目光。这条由来已久的绳索,拦住的也不仅仅是我和妹妹,是农村里世世代代、千千万万个像我们一样过年时无法回外家的姐妹们。

在中国最盛大的节日里,父母的孤独成为我挥之不往的疼痛,他们孱弱的身影、单调的生活,不断浮现在我的头脑里。可是,他们却不承认,总将内心深处的落寞隐躲起来,怕我们担忧。每当我打往电话的时候,他们总是说只要我们过得好,他们就很开心。而我能做的就是经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由于我发现,家里只要有了我们,即使平常的日子也像是过年。

一个母亲,从孕育了儿女那天起,她的命运就牢牢与孩子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母亲如同一棵大树,儿女便是树上的花朵。无论身下的土地是肥沃的,还是贫瘠的,深扎地下的根须总是把最充沛的营养提供给花朵,花儿才能开得更加丰盈饱满。母亲是不变的圆心,儿女是圆心四周的弧线。无论半径有多长,也走不出圆心的视线,只要有我们围绕在身边,幸福就会在母亲的时光里流转。

母亲的年不是正月初一,也不仅仅是正月初三,而是有我们陪伴的每个日子。

上一篇:又忆父亲 下一篇:情到深处满船爱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