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相框
“这么多年来,不管是搬家,还是建房,我都舍不得丢,把它当作古董了!”每每谈起家里的那个相框,父亲总是无穷感慨。
这个相框长三尺,宽一尺五,正面为透明玻璃,背面为木板,边框也为木质,静静地挂于老家的卧室墙壁上,陪伴着父母度过春夏秋冬。
相框很有些历史了。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父亲才15岁。一次,他到在城里空压机厂工作的二伯处玩耍。临走时,二伯送了一个找木匠订做的相框给父亲,叫父亲拿回往装相片。
见崭新的相框,里面还有毛主席的画像及“毛主席万岁”的字样,父亲很是慎重,谢了二伯的心意,决心要妥善保管好见证兄弟情深的相框。
说到做到。父亲把相框挂在卧室墙壁上,天天都能见到,有了灰尘,父亲就用干净帕子往擦;有些歪斜,父亲就会及时扳正;墙壁上的钉子松了,相框有滑落的危险,父亲心急如焚,赶紧找来锤子钉紧;有了蜘蛛网,父亲发现后,立即清除……做完这些,父亲觉得踏实,觉得不愧对二伯的一片心意。
仅有相框还不行,还得有相片来充实,才会让相框的用途名副实在。父亲是个有心人,在母亲的理解和支持下,开始注重照相了:村里有个会照相的师傅,父亲把他请来,以老家牛圈屋为背景,给父亲和母亲照了个合影。照片洗出来了,还挺服照相,父亲很满足,把黑白照片装进了相框;再次到二伯家,得到了爷爷、奶奶生前的合影照,父亲如获珍宝,精心保存于相框内;我和弟弟是父亲的小棉袄和引以为荣的骄傲,长得特别可爱,父亲又请师傅来给我和弟弟照单人像。自然,我和弟弟的照片进了相框;我和弟弟毕业了,毕业照不能乱扔,要留作永恒的纪念。父亲教导着我们,让我们把毕业照回位到了相框里;二姨远嫁江苏,回老家一趟不易。父亲也会不失时机地给二姨照相,或者大家来个合影。于是,珍贵的照片被装进了相框……
不经意间,相框里嵌满了照片。固然颜色是黑白,但很清楚。
茶余饭后,父亲会带着我和弟弟到卧室看相框里的照片。这张是什么时候照的,哪些人,照时有哪些趣事,那张情况又有什么不同,父亲如数家珍,很有耐心地给我们讲述。刹那间,把父亲带回到了过往艰苦的岁月,带回到了那些令人刻骨铭心的往事里。起初,我和弟弟不太懂父亲的心思。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理解了父亲,懂得了父亲的情愫。
“你们兄弟俩啊,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往照更漂亮的照片回来装在相框里!”每次看完相框,父亲总是这样鼓励我们,意味深长。
哦!我和弟弟点着头,发誓要听父亲的话,做争气的孩子。有道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和弟弟牢记父亲的谆谆教诲,靠着勤奋和灵感,终于出人头地,先后考上中专与大学,实现了人生的夙愿。
不出所料。我和弟弟在抓好学习的同时,照了不少照片,寄回老家。父亲格外珍惜那些照片,以为那是对他和母亲的安慰,所以剔除一些发黄变色的照片,把我和弟弟的照片嵌进了相框。
得知父亲的举动,我和弟弟分外感动,纷纷表示:只有发奋学习,苦练本领,有所作为,才无愧于父亲的良苦专心。
时光荏苒。我和弟弟都找到了一份较为满足的工作,成家立业,有了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父亲笑了,很灿烂,很欣慰。不过,他牵挂着孙子与孙女,渴盼着孙辈们的照片寄回老家往,存放在相框内,供他和母亲早晚观看,寄托无穷的思念。
由于电子相册和电脑的普及、应用,孙辈们的照片没能如父亲的愿。“老了,跟不上形势了!”父亲又感叹起来,挺无奈。经过我们的反复解释和劝慰,父亲的心态渐渐平和起来,决定:不委曲孙辈们,有儿子们的照片足够热和他和母亲的心房。
于是,父亲倍加爱护那个相框,倍加收躲那些见证着风风雨雨、幸福生活的照片,尽管经历三次搬家、两次重新建房,都未曾丢失或破损,
如今,老家的土房换成了砖房,更有利于保管相框及其里面的照片。父亲一如既往地庇护着那个属于他且已褪色的相框,一如既往地回味并感悟着相框里记载的亲情与岁月,那样专心,那样痴情,不能不让我们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