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文章内容

丰 碑

作者: 鹤思 来源: 未知 时间: 2011-06-15 阅读: 在线投稿

  扎西会议,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中国革命道路从阴霾走向光明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单位文学协会举行“红色生命力”主题采风活动,我们部分会员前往云南昭通威信县鸡鸣三省的扎西镇,瞻仰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会议会址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缅怀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面对中国革命的真实记载,每个会员的内心世界都得到了一次重塑。对老一辈共产党人坚持不懈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伟大精神,我们致以了崇高的敬礼!
  
  走进扎西会议会址,我们就走在了红军长征的路上。感受着老一代革命家“胸罗文章兵百万”、“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的伟大气魄,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漫漫长征的身影,便不由得跟随他们的足迹,追溯当年的事迹。
  
  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敌人第五次“围剿”后,离开原来红色根据地,长征到贵州召开了“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下旬,中央红军根据遵义会议关于渡过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的决定,分兵三路从遵义向川南进发。途中土城战斗失利,我军损失惨重。一渡赤水后,红军在四川泸州、宜宾一带北渡长江受阻,被迫向鸡鸣三省的扎西集结,研究新的对策。1935年2月4日,中央红军进入威信县境。中央政治局于5日在水田花房子、6日至8日在大河滩、9日至10日在扎西镇连续召开会议。因为扎西是会议结束的地点,又是威信县城,所以这为时几天的会议被称为“扎西会议”。
  
  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它传达了遵义会议决议,为全党、全军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进行了切实的部署,为遵义会议精神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扎西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即由洛甫(即张闻天)代替博古(即秦邦宪)在中央负总的责任;重新实现了对中央苏区和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对当时急需解决的军事路线、组织领导、白区工作等关键问题作出了部署;根据敌情变化确定了中央红军新的战略行动方针;起草、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拟订“决议大纲”在红军中传达贯彻;研究部署了红军的精简缩编问题;确定了新的战略部署,决定放弃遵义会议上提出的由川南北渡长江的原计划,回师东进,重占遵义,实现新的战略转移;作出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并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的决定。
  
  扎西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最高军事指挥权,使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军事主张得到了全党全军的认可和贯彻执行,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长达4年的统治地位,完成了党内的权力交接。扎西会议后不久,毛泽东为将士重树信心,在几十万敌军前堵后截中镇定自若,声东击西,佯攻镇雄,从扎西出奇兵,二渡赤水,回师东进,以大规模的运动战调动敌人,把敌人调动得团团转,打得晕头转向,一路攻克娄山关,二占遵义,消灭了敌人20个团,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第一次大的胜利——遵义大捷。此时,毛泽东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气吞万里的诗句,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此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层层包围圈,彻底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和命运,从军事上开始从被动变为主动,实现了历史性大转折,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扎西会议,高高耸立在鸡鸣三省——扎西镇上的一座丰碑,它谱写了一部气吞山河、力挽狂澜的革命战争史诗,反映了革命前辈为了拯救整个中华民族和灾难深重的祖国,不畏腥风血雨,将生死置之度外,生不是为了自己生,死也不是为了自己死的伟大精神。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系在一起,以自己的存在映照整个党的存在,以自己的牺牲映照整个党的光辉,体现了共产党人追求信仰、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崇高精神。

上一篇:一个创业者的真情告白 下一篇:让人生起航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