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网络文章 > 经典网文 > 文章内容

北雁啼叫又立冬

作者: 迷失站长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8 阅读: 在线投稿

北雁啼叫又立冬

  “秋往冬来北雁叫,漫天白蝶舞狂风。正似子夜待春晓,一觉醒来尽东风。”真是节气不等人呀,人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够秋天的收获,转眼就又到了立冬时节。认真地想一想,这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也真是有趣,比如是轮流坐山河似的。开始之前,先建立自己的规矩,有着郑重其事的态度,也包含着新生的含义,是季节轮替的开始,亦是一个转折。固然在物候上,跟上一个季节并无多大差别。但人人都知道,一进进立冬,冬天就正式盘踞在郊野稳坐在街头巷尾了。
  可不是吗,昨夜今晨的一场秋风过后,街道上已是满眼落叶了,而阳光过后,室内也已经有了阵阵凉意。看来,立冬到了,气温骤降,冬天也就真的随着来了。农谚云:“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春少晴。”农谚又云:“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今年的立冬,只有刚刚过往的一场秋风,无雨无雷,估计整个冬天又是好天气了。
  所谓立冬节气,一般都是在每年的11月7日或者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躲也。”意思就是说,冬天来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躲进库,动物也已躲起来预备冬眠了。实在,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由于,在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还处在秋意里,尤其是我们两广地区,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人穿着拖鞋、短袖,不过这完全不会妨碍我们庆祝这一古老节气到来的欢乐气氛。
  立冬之后,天气变冷,人们总喜欢避开严冷空气,待在室内热和的房间里,或者躲进被窝里,总之是不愿出门了。这样一来,就可以与外界的严冷隔离开,任凭窗外那头儿被冷风吹箫着摇摆不定的树木,而室内却依然平静、热和。这种冷与热,动与静的强烈反差,使人感到有家的热和和幸福。随着立冬这天的到来,心潮中的澎湃也将附和着当下的季节随之变得平静起来了。李商隐有两句诗是描绘残秋与初冬的,写得形神兼备,她所选取的物点也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试想一下吧,那三二点残荷,飘零地斜倚在水面之上,伴着凉风,披一身清霜,画里画外,无不通透着一股清冷、宁静。
  立冬节气的到来,使得草木凋零,蛰虫伏躲,万物活动趋向停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预备。我们人类固然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进补的习俗。在这一时节,人们都会买点好东西,吃点营养高的食品,以积聚气力,蓄势而发,以期平安度过严冷的季节。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往往会利用立冬这一天来休息一下,顺便赏赐一家人一年来的辛劳。有句谚语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南方,人们在立冬这一天都喜欢吃些鸡鸭鱼肉,很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而在福建、台湾等地,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更是高朋满座,食客不断。实在,这“补”与“蓄”,就是为了来年的春发积蓄,这叫不打无把握之仗,叫有备而发,也作“磨刀不误砍柴工”。
  立冬一过,天气虽冷,但也有其美好的一面。时令进进冬天后,人们就可以拣拾掉在草地上的枯草和落叶,可以聆听长空洒落的雁唳,可以倾听雪语,可以溜雪滑冰,孩子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老年人可以聚在一起晒晒太阳,谈谈当年勇,憧憬着日新月异的未来生活,可以坐在热热的炕头上,温一壶小酒儿,用眼光抚摩着兴旺的六畜、溢囤满缸的稻菽,兴致来了,还可以来上一段自编自演的“现场秀”。
  记得我曾经写过不少的秋风秋雨,为落花衰草伤感过,也为黄花红叶歌颂过,赞美过夕阳晚霞,也为落日黄昏哀悼过。光阴荏苒,岁月循环,在我们还没有理清是“愁煞人”,还是“乐死人”的时候,秋天就这样离我们远往了。应该是奏哀乐,还是唱颂歌,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各人自有各人的道理。正是有感于此,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就浮现出如下的诗句:“日历今翻是立冬,沉浮往事亦朦胧。十年孤旅谁曾问,一卷新诗苦未工。 小草窗前怜我绿,华灯楼外对人红。 莫言家困客来少,破屋躲书不厌穷!”
  现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立冬时节,严冷即将伴随着我们,但请大家不要为四周的现象而伤感,让我们把这种对万物的伤怀当作心情的转折与调整,静下心来,反思与打理自己走过的路与今后的打算吧!由于,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写下的诗句就说得很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玉林华戈
 

上一篇:晚霞的那一抹阳光 下一篇:最经典草根名句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