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光辉灿烂的未来
中国最光辉灿烂的未来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学者罗家聪做了一些比较,指出中国的两大城市上海和香港、中国与日本都有大约20年的发展时差,而日本和美国则存在着大约10年的时差。所谓时差,就是落后的地区或城市的发展路径与此前先行者基本一致。按照他的估计,上海正处于香港1989年前后的情况(上海滞后香港20年),而美国则处于日本1999年的时期(美国滞后日本10年),再进一步对比,中国处于日本1989年之后的情况(中国大约滞后日本20年)。
按照罗家聪的观点,似乎上海即将迎来最少18年的快速发展,而美国将进一步陷进衰退,中国则将与当初的日本一样进进增长停滞时期(题目是假如中国经济停滞了,上海会发展吗?)。
香港另一位理财专家曹仁超则以为,中国正处于500年大周期的复苏中,美国衰退下往如同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的衰落,中国接替美国正如百年前的美国接替英国。
香港的经济学家***则以为中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有点类似大陆学者的观点,“五千年来的最大盛世”。
对于这些观点,似乎都可斟酌。
首先,罗家聪的理论有点类似于比较经济学,不过,假如不能挖出经济发展路径背后的因素,则比较难免落进形而上学的窠臼。
比如说,上海根本就不可与香港比。香港迄今人口也不过600多万,而上海目前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含非户籍人口)。30年前,香港本已陷进经济发展的困境,后来靠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港资大举北上,从而扭转乾坤。10年前,香港本也面临极大困境,是内地的更紧密经贸关系让香港再次酝酿生机。一直到今天,内地都是香港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后盾。上海目前的局面,根本就没有当初香港的条件。
再说,罗家聪将上证指数与恒生指数往比较,也未免贻笑大方。恒生指数在较长时间里都只是香港本土企业的晴雨表,2000年后更逐渐变成中国经济的影子指标。而上证指数,却根本不是上海本地企业的映照,而是中国所有优质企业(GDP贡献率约15%)的写真。用上证指数往与恒生指数比较,是不会得出真实结论的。
而美国也根本不能与日本比。美国的幅员辽阔,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中国相仿,比日本多60多倍。美国人口固然未几,但也比日本多一倍多。更重要的是,美国本土的资源远比日本丰富,且日元本来是影子货币而美元是强势货币。另外一点不同,罗先生也许应该留意到,那就是美国的人口出生率并没有像日本那样降下来。1970年代,日本每年新增人口200多万,1980年代就不到100万了,2000年后,每年新增人口就只有20多万人。日本的老龄化题目远比美国严重,但美国在过往40年内新增人口数目都稳定在200万人以上。从这个角度说,美国的活力要远胜于日本。而美国人的社会制度,又远胜于百多年前的英国,更胜于本日的中国。对美国人来说,碰到困难,只要给一点时间,他们能想出的招数要比当初的日本强很多。
将中国与日本相类比也有很大不妥。且不说中国领土是日本的66倍,就说人口吧,中国比日本多10倍。中国一个大的省份的人口就可以与一个日本全国往比。1989年代的日本,在资产泡沫化达到顶点的时候,那是全国土地都疯狂,全民财富都增长。但中国的二元化体系的存在,却明显在城乡之间形成了最大的鸿沟。中国有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也有极端落后的贫困山区,这是日本根本不存在的现象。也就说,假如中国要把所有贫困地区发展成类似于日本的发达区域,则经济最少还可以增长100年。
曹仁超的观点则相对来说更有意义:与百年前相比,中国更具有王者之相,更轻易担当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取代逐渐衰落的美国事有希看的。
但是,***的说法却并不能与曹仁超的相结合。中国目前的制度和局面,并不是几千年来最好的,在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很糟糕。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宗教信仰、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而这一切,却恰恰能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当大家都在为“不管什么钱,能赚钱就行”而奋斗的时候,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就变得肆无忌惮毫无道德可言,这又怎么可能促成经济的持续发展呢?类似情形还有很多很多。
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变成替换美国的一支强大气力。但我们面临的题目也是非常严重的。其中最严重的题目包括:
1、人口结构。持续30年的人口计划生养政策,使得中国新增人口走向了与当年日本几乎一致的模式。从2010年到2020年,我们的人口结构将对现存经济模式产生非常严重的打击。2020年后,经济要持续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一个人口增长逐渐下降的国家,尽对不可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简单点说,我们过往近40年的经济模式,都是为每年新增1500万-2000万左右人口服务的,而2000年后,每年的新增人口已经下降到800万、700万甚至更低了,到2020年,每年新增人口可能不足300万,其中出生1300万,死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