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网络文章 > 经典网文 > 文章内容

上大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找份好工作

作者: 涛声依旧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0 阅读: 在线投稿
  

  某些地方连续两年有大量学生放弃高考,但却不仅仅是由于经济原因,有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孩子也弃考了。
  
  弃考的原因正如媒体的普遍分析的那样: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价值下降造成的影响已经辐射到了中学生及其家长身上------一些家长将上大学看做是一个经济行为,讲究投进和产出。假如高投进只能带来低产出,自然会有人放弃。
  
  我觉得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理解还是太功利化了,似乎上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将来能够找个好工作(高薪水、有社会地位),假如大学毕业后还找不到好工作,那整个大学就“白上了”。我们的心态普遍太浮躁,甚至有点庸俗,仅仅以薪水回报来衡量上大学的“效用”。假如按照这种功利的心态来理解,那我的大学也算是白上了,由于我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工作。但是,我自己并不如此以为。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这个场所不是仅仅带给我们谋生的技能。韩愈《师说》里面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我们似乎仅仅看重大学及其师在“授业”方面的功用;至于“道之不悟、惑之不解”,似乎好多学生及其家长并不怎么关注。
  
  个别高三考生家庭经济实在困难,弃考实属无奈,这个倒也可以理解(假如我上高中时的学费会有如今的高中学费那么高,我可能高一高二就辍学了------当时我们兄妹3个同时读高中,家庭经济压力确实很大,我弟弟高二只读了一个学期就退学了,所以对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者,我有切肤之痛)。但是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差的学生弃考,则主要是由于短视、功利—忽视了高等教育的“非物质性贡献”:
  
  鼓励有条件的年轻学子都接受高等教育,固然未必会让大家的道德水平都进步,但至少可以减少暴力犯罪的数目;以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往替换现在主要由转业军人等充当的***、保安、狱警,尽管未必会减少违规执法,但至少可以减少野蛮执法------
  
  此外,尽管大学生确实已经“不值钱了”,但这并不妨碍大学阶段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一份经历。相对于“毕业后找份好工作”,上大学更是一个交朋友、开阔视野的地方。在中学阶段和工作之后,我们也能交到很好的朋友,甚至工作后接触的一些朋友在事业上给予我们的帮助比大学同学的帮助要大得多;但是,大学阶段的友谊对我们却有另一番意义:
  
  中学阶段,我们都还很幼稚,与朋友交流的话题无非是背后说说老师的坏话、讨论空泛的国家大事国际形势、议论议论异性、八卦八卦同学的绯闻------在多年后回顾,我们经常会觉得对好多很“熟悉的”中学同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而且,一旦你失恋了,嘲笑你的人数尽对是远远多于安慰你的人数(后一个数字几乎为0),甚至你最好的朋友也只不过是把你的失恋经历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工作之后的友谊呢?在一起规划事业上的宏伟蓝图(这个算比较有“境界”的)的有之、“酒量与感情成正比”的有之、为了“证实”是铁哥们所以一起往***娼的有之、结婚时送上厚厚红包的有之------一般来说,唯独大学阶段的朋友,我们会在一起讨论一些“无用但不无聊”的精神层面的题目,更多涉及人生哲学、价值观、安生立命。
  
  中学的友谊帮助我们减轻学习压力,打发寂寞;职场友谊在给我们“授业”方面有很大作用;而与大学阶段朋友的交流经常起着“传道”“解惑”的作用。因此,不经历大学就直接进进职场,对个人职业的发展或许没有什么负面影响,甚至会“早立”,但缺少了一些能为你“传道”、“解惑”的朋友,未尝不是一种缺憾。试想想,一个二十多岁的人了,你好意思在失恋之后往向职场的朋友寻求安慰吗(当然,有个别小巧玲珑、人见人爱、会撒娇的小女孩假如这么做或许很受一些大龄同事的喜欢)?但是当我们在大学情感受挫的时候,经常会无意识地向几个很好的朋友倾诉------这种“幸福”,或许那些由于害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放弃高考的学生可能很难体验到了。
  
  所有因“工作不好”而感慨于“大学白上了”的朋友,不妨换一种方式思考:假如你在大学时并不堕落,增长了见识,也接触了很好的朋友,那这个阶段对你来说仍然是有价值的。所有经济条件并不差但因对高等教育的价值太功利和短视而放弃的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想想,对未来幸福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富足和宝贵的友谊呢,还是“好工作”?
  
  备注:前面关于大学阶段友谊与中学阶段友谊的区分也不是尽对的,实在我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有些中学同学一直远程陪伴我们走完大学的历程,这些人对我们来说与大学同学是一样的。
  
  还有,我用“失恋后四周人的反应”来评价中学同学与大学同学的不同,并不是由于我在各个阶段一直处于失恋状态(事实是,我从未失恋过—没有得到,谈何失往呢?),而是这个说法确实易于理解、能够引起N多人的共叫。  

上一篇:大唐柳色 下一篇:《宝马里的爱情,单车上的快乐》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