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网络文章 > 经典网文 > 文章内容

高考是一场闹剧

作者: 舞小杼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0 阅读: 在线投稿
  

  每年的高考,最热的要数高考人数和高考作文。假如说关注高考人数可以了解到高考还在茶毒多少学子,可以看出社会对升学的关注力度,可以探测职业与就业的温热,那么,为什么一个高考作文题会使大众趋之若鹜呢?
  
  高考作文历来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似乎出一道什么样的作文题就能彰显出题专家的聪明以及省市所代表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等,这不禁让我们隐约感觉到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正在借考还魂,事实上也证实如此。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五经》,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所以,一篇文章就关乎学生终生前途走向,学子穷尽毕生所学像博彩一样将赌注全压在这篇固定格式的文章上面,而且文章思想必须是正确的,不能有任何的越轨,不得触犯皇室的尊为。高考制度不过是科举制度的缩影,高考作文就是写八股文。
  
  没有文化的前任却要考有文化的后人,这显然是无稽之谈。用上面来遮丑?只能“忽悠”。于是高考作文便被“拿来主义”充当场面,一阵故弄玄虚后使每个作文题都“蓬筚生辉”,闪耀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考委员会以及出题专家们也借此提升文化含量,给自己贴金。但回根究底,无论出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毫无文采可言。在快餐文化、网络文化以及愤青文化横行的今朝,学子们再也写不出诸如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唐诗宋词等这些千古美文美句,甚至知之甚少,偷都没法偷。而高考作文表面看来是“择优录取”,实际上是“择听话录取”。文章声称有发挥空间,可在阅卷者脑中已有一套标准答案,经过专家们固有思维的一番阉割后,写作空间已经极为狭窄。往往写得现实一些、讽刺一些的即遭唾弃,剩余的便在糟粕中选出一些,加以吹嘘褒奖,满分作文由此新鲜出炉。
  
  对高考作文的热捧不仅说明国人眼光逐渐狭隘,还在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缺失。实在一篇好文章在于其“魂”与“魄”的有效结合。思想谓其魂,艺术谓之魄,但放眼中国,国人连基本的信仰都丧失了,没有价值指向,何来“魂”?读书范围缩小,下笔难于登天,词汇量少的可怜,何来的“魄”?不信请看历年所谓的高分作文,极少创意,但这不怪考生,由于考他们的专家本来就分歧格。
  
  更为可笑的,进进高等学府也并不代表逃脱被毒害的命运,更不代表进进高等学府的就是高材生。在经过高考这个“检测器”的扫描后,往往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被淘汰了,听话的却顺利过关,也就是“逆淘汰”现象。高等学府早不是学术重地,是被掏空的躯壳。正囿于高考制度既不公平也残害不少学子,近年来有条件的学子纷纷选择留学海外,据统计,2009年全年出国留学规模达到了二十二万九千人,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7.5%。其中,自费留学出国人数达到二十一万人,同比增长30%。从1978年到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职员总数达到一百六十二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均匀增长25.8%,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二百六十七倍。可以看出,权贵们早就意识到现行中国教育没救了,纷纷到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底层百姓没法到国外往,治好麻痹的继续接受现实。
  
  因此,当社会把殷切的眼光都投向高考作文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形态正在逐步消解人性主义,人们不单没有往谴责填鸭式的教育和高考作文惯性思维给学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反而任由这块教育制度和无知专家的遮羞布横行于世。诚然,社会的倒退总与人们的漠然有关,这种漠然虽透出凄然的无奈,但原本作为受害者的他们却依然义无反顾确当起了刽子手,生生不息的断送一个又一个学子的命运。
  
  

上一篇:梦想初现,写给那些仍放不下对方的人儿 下一篇:忧女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