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有一天,俄罗斯著名的油画家列维坦独自一人到森林里往写生。当他沿着森林走到一座山崖的边上,正是清晨时分。他忽然看到山崖的那一边被初升的太阳照耀出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美丽景色的时候,他站在山崖上感动得泪如雨下。
同样,德国的著名诗人歌德,有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交响乐,被音乐所感动,以至泪如雨下。另一位俄罗斯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听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时候,一样被音乐感动而热泪盈眶。
无论是列维坦为美丽的景色而感动,还是歌德和托尔斯泰为动人的音乐而感动,他们都能够真诚地流下自己的眼泪。如今,我们还能够像他们一样会感动,会流泪吗?
提出这样的题目,是由于我们现在面对世界的一切值得感动的事情,已经变得麻痹,变得轻易和感动擦肩而过,或根本掉头而往,或司空见惯得熟视无睹而铁石心肠。我们不是不会流泪,而是那眼泪更多是为一己的失往或伤心而流,不是为他人而流。
回答这样的题目,首先要问列维坦、歌德和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被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景色、一种偶然的音乐而感动?那是由于他们的心中存有善良而敏感的一隅。感动的本质和核心是善,失往或缺少了内心深处哪怕尚存的一点点善,感动就无从谈起,感动就会如同风中的蒲公英离我们远往。
所以,我说:善是感动深埋在内心的根系,只有内心里有善,才能够长出感动的枝干,因感动而流下的眼泪,只是那枝头上迸发开放出的花朵。
内心里拥有善,才会看见弱小而感动得自觉前往扶助,才会看见贫穷而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情,才会看见严冷而愿意往雪中送炭。善是我们内心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民族历史中最可珍惜的传统,是我们彼此赖以生存和心灵相通的链环。悲欢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沉淀在我们酒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让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帮助我们度过了相濡以沫的人生。
在一个贸易时代里,有的人迅速发财致富,富得只剩下钱了,可以往花天酒地,一掷千金,却惟独缺少了善,感动自然就无从谈起。欲看在膨胀,善已经被钱蛀空,爱便也就轻易移花接木蜕变成了寻花问柳的***,感动自然就轻易被感受和性感所替换。固然,感受和感动只是一字之差,感受却可以包括享受在内一切物质的向往和欲看,感动却是纯粹属于精神范畴的活动。因此,感受是属于感官的,感动是属于心灵的。感受是属于现实主义的,感动是属于浪漫主义的。就不要再拿性感和感动相比了,固然那也只是一字之差,却早已经是差之千里。
所以,有的人可能自己依旧不富裕,但内心里依然保存着祖传下来的那一份善,将如今已经变得越发珍贵的感动保存在自己的内心,他的内心便是富有的,如一棵大树盛开出满枝的花朵,结出满枝的果实。
在一个贸易社会里,貌似花团锦簇的爱很轻易被制作成色彩缤纷的各种商品,比如情人节里用金纸包裹的玫瑰或圣诞节时以滚烫语言印制的贺卡,以及电视中将爱夸张成为卿卿我我不离嘴的肥皂剧,有时也会让你感动,那样的感动是虚假的,如同果树上开的谎花儿,是不结果的。而在这样的贸易社会里,善是极其轻易被忽略和遗忘它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善不那么张扬,不像被涂抹得猩红的嘴唇,抒发出抒怀的表白。善总是愿意默默地,如同空气一样,看不见却无时不在你的身旁才对。因此,感动,从来都是朴素的,是默默的,是属于一个人的,你静静地流泪,静静地擦干。
有时候,善比爱更重要,或者说没有了善便也就没有了爱。设想一下,假如心里稍稍有一点点的善,还会有那么多能够致人于死命的假药、假酒以及地下窝点的鞭炮和小煤窑的瓦斯爆炸吗?更不要说如今遍地都是假冒伪劣其他产品,为了多赚几个钱,连炸油条都要用恶心的地沟油,卖螃蟹也要塞进几只死的。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包围着我们,我们的感动当然就一点点被蚕食了。善没有了,感动也就成了无本之木,那样的荒凉,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再说一句,善,一般是和“慈”字连在一起的。慈善,是一种值得敬重的美德。慈善事业,是一种积德的美好事业。慈者,就是爱的意思,古书中说:“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在家者,为之慈母、慈父、慈子;在外者,则为之慈善。我们不可能只待在窄小的家里,我们都需要推开家门走到外面往,我们便都需要为别人播撒爱和善的同时,也需要别人为我们播撒爱和善。爱和善,就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繁衍着人类的生存,绵延着爱的滋润。而真正的感动就是在它们的根系下繁衍不尽的。世界上爱和善越来越多,被我们感动的事情就越来越多。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没错,善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美德,感动就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自然品质。或许,感动而泪如雨下,显示了我们人类脆弱的一面,却也是我们敏感、善感而不可缺少的品质。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