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人生哲理 > 哲理故事 > 文章内容

不知道?不知道!

作者: 冰封夏夜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0 阅读: 在线投稿
  

  一堂物理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经过15分钟,老师问:“哪位同学可以帮我解决?”全班同学无一应答,显然这道题很难。过了一会儿,仍没人举手发言。老师又问:“哪位同学知道正确做法?”全班学生依旧没有回应。后来有位同学怯怯地站起来:“老师,我们真的不知道。你给我们讲讲吧。”
  
  “不知道”,这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三个字。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见,“不知道”三字乃一种谦虚诚恳的态度、务实的作风。遍观中外,凡成大事者,必定一生中有很多“不知道”,进而锲而不舍的钻研,变“不知道”为“知道”,也就是所谓的获得新知。把这一过程跳过,即“不知道”在大脑中积累的越多,获得的知识也就越多。
  
  提起爱迪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小时候就是由于有很多“不知道”,所以才总是问“为什么”。有了“不知道”只是成功的条件,关键是如何一步步的使其变成“知道”。就像当初爱迪生研究灯泡时碰到的困难:灯泡的寿命总是很短。爱迪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他积极实践,尝试了6000余种灯丝材料,终于发现了寿命较长的灯丝——钨丝。这一发现为人类世界带来了光明,使黑暗无处躲身,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与发展带来了诸多方便。这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此观之,“不知道”乃科技进步的导火索。爱迪生也因也因诸多“不知道”,发明了一系列先进产品,如留声机等,被誉为“发明大王”。
  
  再回到上文的小故事中,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们获得了此类题的解决方法,并引发了对数学的爱好。而那位勇敢的说出“不知道”的孩子正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可是,当今攀比、虚荣之风盛行,有些时候“不知道”已然尽迹。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此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上课时,最爱喊“知道”的是他们;练习时,最爱说“简单”的是他们;讨论时,自叫自得、口如悬河、引“经”据“典”的是他们。不过到了考试咬笔杆、搔脑门、傻眼***的还是他们。为什么考试时就不知所措了呢?原因很简单:肚子里没实货。“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一旦要使真本事,能不露馅么?
  
  可有些时候“不知道”却是泛滥的。它成为了推卸责任的借口,贪玩放纵的理由。举个例子,某公司的业绩直线下滑,其营销部长却说:“我前几天往出差,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你们瞧!多么充分的借口。再如,某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老师让他回答每个题目他都说不知道,只知道贪玩。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岂是一个“不知道”就可以解释了的?因此,“不知道”这个中性词在大多情况下都变身为了贬义词。
  
  “不知道”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人所用,也可以为人所伤。我们要在生活中把握好它,趋利避害,从而获得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条件,不断完善,充实提升自我,走向成功。假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其他国家各方面本国所不具备的优点时能够保持谦逊、务实的“不知道”态度,进而学习、进步,那该国家、民族的跨步发展及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就指日可待了。
  
  

上一篇:永不放弃 下一篇:我选择了不平凡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