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人生哲理 > 哲理故事 > 文章内容

思书吾惊

作者: 三站台八道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0 阅读: 在线投稿
  

  我一直在思考我对书这个东西是究竟是怎么熟悉的,而且我很想知道我对书的熟悉是否是正确的。
  
  当我得出结论后,我忽然发现我的熟悉是值得反思的。
  
  一直以来,我把书只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教科书或者叫与专业相关的书,另外一类叫做课外书(但不是闲书,若如把它加进来,那我对书的分类该是三大类了)。第一类书在我求学的十几年里让我觉得恶心,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深恶痛疾了。这从我对书的保护上就能看出来。我对教科书之类的很随意,可以乱丢,再怎么折腾也从不心疼。有必要的时候我甚至会亲身往破坏,比如说我需要记个电话号码之类的时候,我会撕掉我的书。而对于课外书,我则是奉若上宾,保护有加。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也许是由于“别人的总是最好的”的心理痼疾在作祟。
  
  然而,这也并不希奇。与自己有关的书天天拿着,日子久了难免就会有审美疲惫。而且每当读它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心理,那就是要从中获取一定的学术价值或者是工作需求,也就是说看与自己有关的书,心理层面就总会产生一种压迫感,这种长久的压迫感会使自己讨厌那些“无聊”的书。然而,在别人看来,我们的无聊之书恰好成了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宝书。而且,在他们拥有好奇心读我们的书的时候,得到的反而比我们得到的多,而且思考的境地也比我们宽广,思考的更为自由。
  
  高中时代,由于有高考的存在,面对“无聊”的书,也必须苦撑着面对。在那种时刻,书的压迫感更为强烈。可是没有办法,于是更多的时候就必须从中寻找乐趣。实践证实,再怎么枯燥的东西里面始终是存在一定的乐趣的。这些乐趣终得使在残酷现实下的心灵聊以慰藉。
  
  到了大学,压力小了很多,“无聊”的书便彻底的进了墓地。老师讲课不用书,自己也很少翻。教科书真切的成了废物。
  
  然而,学习没有书,是个很诡异的事情。思考到这里,我对我自己就迷惑了,细想想,大学到现在还真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哪怕是天天用的教科书。每一本似乎有一大半是白的。不禁就向自己提出疑问了,买书干什么。买书不看,可笑的滑稽。
  
  所以,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我对于书的心理认知需要深刻反思了。
  
  教科书回根结底是书,既然是书,而且在自己手中,阅读它就是一种义务。不想看,无非就是由于感觉被压迫了。然而,对于自己要从事的专业,很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事业的书,为什么要有一种压迫感,不应该是欣喜的带着好奇心,求知欲融进其中吗?
  
  面对专业书籍,不该是很功利的目的性的阅读(固然大家都夸大读书要有目的性),应该是纯粹的看书,就那么简单。也许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新知呢。一颗良好的读书心态会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长久以来,我陷进了对书理解的误区,执迷于书中的理论框架,却忽视了书中应有的乐趣,导致读书缺乏动力,使得读书成为那么痛苦的事情。
  
  那么从今以后,就让我重新找回读书的乐趣。好好感受《法理学》,《宪法》等等,诸如此类书籍的快乐。
  
  究竟,快乐的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上一篇:心因饱经沧桑而日益清明 下一篇: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