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人生哲理 > 哲理故事 > 文章内容

人生正道贵中庸

作者: 白金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0 阅读: 在线投稿
  

  人生正道贵中庸
  
  ——学习《中庸》一书心得体会
  
  广西浦北县文联副主席韦志远
  
  我们知道,《中庸》是我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一部集中国几千年文明聪明经验和道德风范的经典精华范本之一。该书由子思原著,司马哲编著。全书分为《序言》、《中庸章句》序和《纲领》、《知人》、《正心》、《正心》、《修身》、《审问》、《明道》、《正心》、《正心》、《明道》、《正心》、《知物》、《笃行》、《修心》、《齐家》、《齐家》、《知天》、《齐家》、《齐家》、《治国》、《知性》、《诚意》、《治国》、《诚意》、《博学》、《修身》、《明道》、《明辨》、《知法》、《修身》、《诚意》、《正心》等共33章。
  
  该书我粗略地通读了一遍,读后我深受启发和教育和有所感受,并且在开卷有益中而得到鼓舞和鞭策:该书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的编辑、修订、学习、补充、完善和进步,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结合与扬弃中,我个人以为该书已经达到了至善至美、出神进化、游刃有余和通观洞察古今的最高的艺术境界,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的海洋中,为全世界、特别是为中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穷的聪明气力源泉,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全书在高度浓缩和概括中而融会贯通了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和东方的“仁、义、礼、智、信”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道德精华。同时,全书通过概列和简述中国古代圣人和一些的反面典型,通过导读、原文与翻译、列举和陈述古代的正反例子、理论经验升华等形式,并且加以补充完善和提炼,从而深刻地剖析和全面挖掘了中国古代和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的精华,窥见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古代文化文明的源远流长,充分地凸显了出了中国古代圣人的聪明聪明和气力,在大浪淘沙和海阔天空的遴选中而找到了黄橙橙的金子,在字里行间的精美尽伦中而找到了打开理想聪明的金钥匙,在循循善诱的教诲中而找到了至善、至理、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真正本领和技能,在高屋建瓴的理论中而找到了人性修养和道德风范的真谛,在人海迷茫的困顿中而找到了洞察人性道德世界的显微镜,在思想道德的最高境界中而找到了真经典,在“古为今用”和往伪存真、取长补短和往粗取精的扬弃中而找到了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
  
  在开篇的《序》言里,通过读了之后,我们了解和把握了究竟什么是中庸?所谓的中庸,就是永远恪守中正之道。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一定要把好人生的正确道路,只有选对了人生的正确道路,才能够为实现人生理想和最高境界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实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就必须要永远恪守中庸正确之道,努力做到老实、勇敢、团结、拼搏,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走正确的、光明正大的金光大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努力达到为人类共同***幸福而谋幸福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在自我修正、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监视、自我完善的“五自”中而步上人生理想的门路;在修心养性和至诚至善中而达到“会当凌尽顶,一览众山小”的理想境界。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学会中庸,把握中庸,善于中庸,灵活地应用中庸,持之以恒地中庸,在水滴石穿和绳锯木断的中庸中敞开博大的心胸、驾起理想之帆、达到理想的彼岸;在聪明、仁义、谨慎的道德范畴内不断开拓创新行中庸之道;在“百花齐放,百家争叫”的酿蜜和提炼中学会中庸而不断开阔眼界;在坎坷险峻的人生道路上奋力攀登而努力达到光辉的顶点而形成自己的中庸的、正确的人生哲学思想;在忠诚、宽恕、博爱、克制、忍耐中中庸而不断修正错误;在察看古今、横看中外、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中庸中而不断自我完善和不断变化与发展;在天人合一的***中庸中而创造出***中庸的理想大同世界。
  
  在《中庸章句》序里,通贯“心的本体和心的美德”和“禅让”的思想观点,我以为该章充分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美好品德和东方中国五千年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历史文明的无穷的博大精深和高屋建瓴,在“人之初,性本善”的无穷升华中而还原于人性的真、善、美的本来面目,在良心的道德天平上树立美好的品德而看到我们的祖先已经达到***主义社会的“禅让”的、大同的美好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政治境界和理想境界,为今天创建***社会添砖加瓦,在了解和理解古人的十分局限的基础上而一针见血地看到中国古人就已经能够有这样美好的心灵和如此崇高的精神、政治、理想境界而感到我们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民族、特别是华夏民族的领头人的无穷的聪明与博大胸怀而增添无穷的荣光和自豪,在“刻船求剑”和“守株待兔”的典故中而正确理解和能够熟悉宽容古人的思想倾向、眼界和知识水平的十分局限和某些偏颇。
  
  在第一章《纲领》里,通过提炼“性”、“道”、“教”的观点和“中和***”的思想,特别是阐述老子的“***有度”的思想观点,从而使看到了我们人类“放纵是人的天性,克制是人的理性”的本来面目和本性。在无穷的矛盾冲突和磨合中而看到了人类的“***有度”,而在“***有度”的人类世界里而努力创造***融洽的人类世界;在明白道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和不断完善、不断修正错误的基础上而达到人人“中和***”的理想境界;在以和为贵的人的天性与理性相结合中而创造世界***文明世界;在和的纲举目张中而创造出人类社会的***美满与幸福欢乐;在人类世界从动物世界彻底脱胎换骨过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角逐中,在我们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变化发展中,在我们人类从愚昧野蛮向现代文明走来而努力达到***融洽、兼容并包、沟通团结、宽容恕让的科学文明的理想境界。
  
  在第二章《知人》中,通过阐述孔子“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这个观点,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君子爱中庸,君子喜欢而正确行正道,所以君子始终能够***有度而出神进化并且游刃有余;而小人则害怕中庸,厌恶中庸,反对中庸,所以做起事情来的时候都是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和盲目蛮干,做事情不考虑后果或者十分的太过分,于是便产生了南辕北辙的后果。同时,在当今社会,我们在处理事务和工作中,一定要分清楚轻重缓急,举一反三,灵活自如,老实取信,重取信誉,做到事半功倍而切忌画蛇添足而事倍功半。在古今中外,大凡能够成大器者都是善于行中庸之道者,他们不倚不偏,中庸行道,融和恰当,适可而止,于是都能够得道多助并且一举成名而成为大器者。在当今社会里,这个观点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征程上,一定要克服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思想和简单尽对化的行为,把握正确的航向和度量,捉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工作的重点,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更加快步前进。
  
  在第三章《正心》里,主要夸大孔子的“中庸是最高的道德行为和标准”的思想观点。并且阐明了轻重缓急、刚柔相济、循序渐进的深刻道理和方法、目的、意义。同时,通过阐述孙膑“日减锅灶”的战略战术而使敌人庞涓麻痹轻敌、骄傲狂妄而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任何的工作中,或者是做任何的事情,我们都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以最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和任何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干好工作和做好任何的事情,千万不要“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同时,一定要明白良心能够移泰山石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就是说世界上知心一个确实难求,但是只要自己能够真诚挚信,也可以够赢得大家的真心,在“路远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探讨人生的奥秘。同时通过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历史典故说明只有百分之百的忍耐和循序渐进而不急于求成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的秘诀。
  
  在第四章《正心》里,给我们这样的启发:就是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恰如其分而不能够太偏颇和尽对化而产生两极分化和物极必反,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做到清正廉洁,千万不可以贪得无厌,由于“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这个教训是非常的惨痛和深刻的,中国几千年的朝代末期多是由于国家的十分***而垮台并且更新换代。如清朝的大贪官和珅就是“为臣贪,必亡其身”这样的反面人物,同时,清朝的丧权辱国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一把火烧丢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等,就是由于当时主贪、臣贪、你贪、我贪、大家贪,举国上下躲污***;你***、我***、他***、大家***把国卖,于是而终极酿成的惨痛的恶果。所以,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中庸之道,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聪明而自以为是而物极必反。同时,要真正了解事物的真正本质,就必须要精雕细琢和反复酙嚼,千万不可以囫囵吞枣和马虎大意,如书中阐述的三国时期的张昭和孙权就是一个大的教训。同时,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不要琐屑较量和鼠目寸光,或者是谨小慎微、亦步亦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定要胆大心小,大的事情十分的清楚,小的事情也不可以忽视,不管是碰到什么事情甚至是挫折,都要十分的冷静果断,遇险不惊,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与成功,如宋朝的吕端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看古今中外,愚昧的人是永远不能够行中庸之道的。只有像书中列举的卜式等这样的为国家社稷着想而聪明过人的人才,才能够行中庸之道而实现国家的复兴和个人的理想。
  
  在第五章《修身》里,通过扫描人的一生必须经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个过程,给了我们以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十分扎实的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最后达到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境界,修身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也是关键中的关键。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和品行修养,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要清正廉洁,行中庸道,做中庸人,办中庸事,如书中举的例子东汉的羊祜和东晋的一代廉吏吴隐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同时,在人生的历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物质与精神两者的辩证关系,物质上的富有而精神空虚或者是精神富有而物质十分的贫乏等,都不是一个真正完全完美正确的中庸之人。
  
  在第六章《审问》里,我们通过了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庸思想而得到启发和感受: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宽容是美德;宽容是创造***社会的基础和平台;宽容是一种聪明;宽容是实现理想的跳板;宽容是隐恶扬善的条件;宽容是形成社会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宽容是一种善举和崇高品德;宽容是获取幸福生活的气力源泉;宽容是博大心胸和有着崇高而远大理想的重要标志;宽容是治国安邦的良好的尚方宝剑;宽容是人生的艺术境界;宽容是得道多助的奥妙;宽容是创建现代科学文明***社会的重要宝贝。所以要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融洽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的哲理中学会宽容和容忍。在宽容和容忍的***中提炼聪明和气力,在宽容和忍辱负重中成就事业。如书中所陈述的战国时期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西汉刘邦任用陈平郝免季布,以及晚清胡雪岩容商,远古舜尧象弟,年龄时期孔子宽容郑国***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不过,宽容也并不是无边无际,宽容应该有个度,尽对不能够放任自流,应该把握宽容得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宽容有度中学会理智与清醒。
  
  在第七章《明道》里,着重陈述了“真正的聪明实在是一种聪明”这样的理论观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牢记住而不要自作聪明,假如这样,那就一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总是炫耀自己的聪明和耍小聪明,更不能够卖弄小聪明。书中陈述的东汉末年的杨修和三国里的祢衡就是由于耍小聪明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例子,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对待聪明聪明的时候一定要适可而止,使用聪明聪明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保持聪明的清醒的头脑,千万不可以趾高气扬和不可一世而引来麻烦甚至是灾祸。
  
  在第八章《正心》里,通过树立“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和持之以恒是人生的美好品德这样的观点,从而使我们充分地熟悉到:人而无志,不知其可。立志要立达志立长志,而不能够一曝十冷而经常丧志和经常立志,立志要立中庸之志,要行正道,志在高远,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坚忍不拔、拳拳服膺,要有滴水石穿、绳锯木断、铁棒磨针、金石可镂的精神,树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强意志与决心,不畏艰难险阻和坎坷坎坷,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成功与理想的彼岸和光辉的顶点。如书中阐述的清代的曾国藩和远古大禹13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进等例子就是其中的典型风范。
  
  在第九章《正心》中,通过阐述和树立“我们人类在对待物质的东西不可以贪得无厌而成为吃喝享受的机器,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趣”这样的观点,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人类社会不可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生活,但是我们人类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而成为物质的奴隶和俘虏而精神空虚毫无理想志向与远大的抱负,由于我们是人,而不是动物,所以我们一定要淡泊名利,分辩是非曲直,要终生持之以恒地为善修德,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与志向,达到中庸和理想道德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尽对不能够物欲澎涨而无所不为甚至胆大妄为,最后掉落万丈深渊而自食其果。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物质与精神互相依靠、互相依存,两者互为辨证同一,而在关键和特殊的场合,一定要重义轻财,不可以见利忘义,不为物欲所***迷乱而放弃自己的德行和节操,这样才能够争取大家的支持和赢得最后的胜利。如书中阐述的三国时期的鲁肃大都督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第十章《明道》中,通过阐述强者与弱者的本质区别,从而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真正生活中的强者,怎样区别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而要培养真正的强者,必须要采用孔子的“因材施教”方法,做到顺境不奢,逆境不失信仰,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如战国时期的田契、隋朝的苏威、年龄时期的季札等就是当时的真正强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培养出以美好的品德和高超人的聪明的真正强者。
  
  在第十一章《正心》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有的人喜欢默默无闻,乐于奉献,施恩不图报;而有的人做了一点小事情就当劳苦功高来大张旗鼓地宣扬,并且因此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一句名言:“浅薄的水是爱喧哗的,而深邃的水是爱沉默的”,特别是历史和客观规律总是公平和公正的,谁做了多少的贡献大家都是一清二楚的,所以成绩不说跑不了,而题目不讲不得了,所以,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成绩与题目的辩证关系,在中庸中不欺世盗名,浅尝辄止,有始无终,要修德立业,品行正道,持之以恒,贯彻始终,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贡献聪明和气力。在工作岗位上不图名利,乐于奉献,向古代的墨子、公输盘、(鲁班)、韩信等人学习,终身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工作成绩。当然,在现代社会中,现在已经不是过往的“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了,适当的宣传和鼓舞鞭策仍然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做什么的事情都不要太过分,必须要学深学透中庸,要恰如其分和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这样才能够活学活用中庸之道和取得事业的成功。
  
  在第十二章《知物》中,读后使我们明白了博大与精微、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克服一知半解和不求甚解的缺点,必须身体力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不断探索和研究,像书中陈述的古代的魏征、范仲淹等人一样,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处心积虑,在深度和广度上苦下功夫,由浅进深,由表及里,坚定不移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研究探索,努力磨砺出真正的本事,努力把握高深的学问、科学技术和知识技能。
  
  在第十三章《笃行》中,读后使我们真正了解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际的辩证关系,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可能离开客观实际和超出客观实际,一定要在客观实际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假如不是这样的话,那就必然会出现曾经有过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违反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脱离客观实际的荒唐笑话而害国害民。又如现在不少发展中的国家走过往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的老路而“先污染,后治理”,由此而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生存危机和影响,各种大的自然灾难频繁发生。再如一些中小卫星城市养犬大部分都是“先建设,后规划”,结果现在走回头路再来重新规划建设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中庸中一定要遵循客观实际而行正道,言必行,行必果,做到德行高妙,言行一致,牙齿当黄金,善始善终。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清代的胡雪岩、年龄时期的晋文公(重耳)等就是这样的典型。相反,我们千万不可能忘乎所以、阳奉阴违地为所欲为而乱来一通,结果得出南辕北辙、祸国殃民的结果而成为历史的罪人,如和珅等就是这样的反面典型。
  
  在第十四章《修身》中,读后有这样的感想: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在循分守己的基础上“在其位,谋其事”,要向书中陈述的古代的张伯行等人学习,千万不能够心猿意马、朝秦暮楚和三心两意,更不能够铤而走险而干出荒唐至极的事情,甚至念念不忘有非分之想,整天与人勾心斗角和阳奉阴违,“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假如这样的话,那就是一事无成甚至掺败而看洋兴叹。如汉代的王莽改制就是得出这样的结果。
  
  在第十五章《齐家》中,我读后有这样的感想:干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那就必须要不断地积累、鉴戒、创造,再积累、鉴戒、创造,然后无穷地往复循环,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和不断进步自己的素质和水平。由于我们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冷”,“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变化。老子的《难易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养由基的百步穿杨、纪昌学射、愚公移山、孔子的诲人不倦等也是典型的例子。
  
  在第十六章《齐家》中,读后我有这样的感想:就是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主观意志,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物质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心甘情愿而主动地往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成才和成功。

上一篇: 随缘 教会我成长 下一篇:一定的"往往是不一定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