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学会忘记烦恼
1
神奇的记忆
我通常很少看报纸。对我来说,报纸只是提供新闻的媒介之一。在这知识和信息都一起爆炸的年代,报纸的作用逐渐被网络所取代。与网络相比,报纸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它的时效性比较差,只能在固定时间送达,一天一次,不可随时提供新闻;其次,在节约纸张的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报纸也显得不太经济;第三,对健康也有点不利,因为对铅过多的接触会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尽管报纸有那么多缺点,它毕竟曾经、而且依然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摆脱不了它的影响和控制。
从乌鲁木齐回到北京的航班上,那一大堆报纸堆在眼前,虽有点眼花缭乱,但毕竟是久违的一种生活习惯,于是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就像儿时的早餐总伴有油条,后又有人说油炸食物对人体有害,但食用油条的习俗毕竟曾伴着我们长大,因此,现在每当去大点的酒店,看到那些“令人放心”的油条,便会“破例”而放心地享受着儿时的记忆。
那一大堆报纸中,刊载了一则新华社的消息,说有个美国人叫鲍勃·彼得雷拉,洛杉矶的一名电视制作人,现年58岁,有着超常的记忆力,能够记住5岁以来几乎每个生日的细节,过去40年来度过的每个新年前夜,1971年以来历届奥斯卡奖主要得主,甚至是某天某场橄榄球比赛的得分等等。这样超常的记忆力是每个人所羡慕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负面的一面。彼得雷拉的超常记忆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因为他在记住过去的美好瞬间的同时,难以忘却那些令他痛苦和不愉快的经历。(《南方都市报》2009年3月26日A24版)
记住愉快的经历,可以让愉快重现,但是,记住不愉快的事件,则会给我们带来双重的痛苦。从理想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记忆应该是一个筛子,用岁月筛掉那些烦恼和不悦,留住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感觉。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常常会在疏漏间,筛掉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美妙片段,留下的可能是令人沮丧的痛苦细节。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彼得雷拉的生活是悲哀的,因为他的记忆中存满了那些令人怏怏不乐的碎片。
2
吸引力法则
前不久,读了一本小册子,是澳大利亚人朗达·拜恩(Rhonda Byrne)写的《秘密》(The Secret)。这本小册子翻译成汉语虽然只有12万字,但他对我的影响是空前的。拜恩女士在这本小册子里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一个人生的道理和秘密,那就是思想的“吸引力法则”。
按照拜恩的观点,思想是有磁性的,有着某种频率。人们在思考时,会将所思考的内容发送出去,然后像磁铁一样吸引所有相同频率的同类事物。这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实际上就是“同类相吸”。当你在持续地去想某一件事的时候,无论是令人愉快的事情还是令人不快的事情,与它同类的事情便会被吸引过来。
比如说,如果你想的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你生活中的那些愉快的经历就会翩翩起舞地向你飞来。然而,当你在与一件不愉快的经历纠缠不休的时候,你生活中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不愉快的经历和感受就会蜂拥而至,像潮水一样向你扑来,你的记忆仿佛变成了一个吸铁石,所有消极的感觉就会被吸引过来。在生活中,如果你为一件事情感到高兴,吸引力法则就会将所有让你感到高兴的事吸引过来,使你感到心情无比轻松;反过来,如果你不断抱怨,吸引力法则就会给你带来所有让你抱怨的状况,让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情绪低落。
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何曾不是这样呢?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不断地听某首歌曲之后,这首歌曲会占据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无法在脑子里摆脱它。它会在我们的脑海里一遍一遍地重复,特别是在我们入睡之前不断地提醒我们,让我们不得不去一遍一遍地哼吟这首歌曲。其原因就在于白天我们过多地将思想和注意力放在这首歌曲上,于是吸引了更多有关那首歌曲的同类思想,使其他的思想无法在我们的脑子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