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黛玉、张爱玲、崔莺莺到江青的众女人们
题目上的几个女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把她们排列到一起并不是出于什么目的,而是我最近偶然地听了和她们有关的故事与评说。或许这几个女人竟巧合地代表了世界上的四种女人,诗人、才女、痴情女子、女野心家,我们无权去评价她们的好和不好,正如我们都没有资格去品评我们身边的女人一样。
曾经看过很多作家笔下的女人们,比如柏杨、林语堂,再比如张爱玲、冰心,女人的某些共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笔下剖析得非常透彻和细致,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了这么多绝代佳人,演绎出了这许多的悲欢故事。
林黛玉自然是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但也不能排除确有其人,就是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物质社会,如此诗意化不入潮流的叛逆性格的女人也还是真实存在着的。林黛玉一直是我比较钟爱的,不说她的才与灵,就是她的小性和刻薄,我认为也是一个恋爱中女人特有的情趣与可爱之处,在那个时代,她可以勇敢地表现出来,足以说明她人性之真实和自然。可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去理解黛玉在那个封建大家庭里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境况,而是一味地去批评她的爱哭,我觉得那很肤浅也很低俗。但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林黛玉是那种保持自己个性而不会适应现实的人,正如红学家品评的那样,她只会作诗而不会做人,所以欣赏黛玉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内涵和鉴赏水平才可以的。
张爱玲的文字是我在众多女作家中最为爱读的,她的笔下总是离不开女人和爱情,可不同的是,她并不仅仅是以一个女人的视觉来描写一个女人的故事,而是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地方来非常深刻地诠释着女人的命运,那里面的苍凉与凄美不只是张爱玲的,也不只是女人的,她在向我们展示着那个时代的悲剧,在告诫女人们的觉醒。那些鲜活而又悲苦的女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也仿佛就是我们自己。
崔莺莺,《西厢记》里的大家闺秀,据考证也是确有其人,只是她其实是一个才貌双全的艺妓,和唐代文人元稹相爱,最终被无情地抛弃。尽管这是从古至今都会发生的世俗观念所致的悲剧,之后也都各自成家生子,可对于当事人的崔莺莺却爱了元稹一辈子,而元稹的很多诗句里面也都有莺莺的身影,也为此写了小说《莺莺传》。尽管没有看过《莺莺传》,却对莺莺的才与情甚至为人很是敬佩,也许就是因为大家对她的同情和喜爱,才会有后来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的喜剧结局,并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江青,在历史片子里感觉极其的丑陋,她很想象武则天或慈禧那样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女皇,但她的政治野心却使她导演了一场中国历史闹剧,尽管她的名字也尽人皆知,可却是臭名昭著。如果一个女人太有野心,并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乃至祸国殃民,那么这个女人即使再有地位再有才貌也没有一丁点的可爱之处了。
人们常说“自古红颜多薄命”,尤其在优秀的女人身上,这句话却体现得淋漓尽致。林黛玉、张爱玲、崔莺莺,她们都拥有着出类拔萃的才情品貌,可她们的一生哪个不是苦命的呢?竟不知是她们的才情导致了她们的命运,还是命运有意不让一个优秀的女人拥有完美的人生。
身为女人,尽管已经深知做女人的苦,可还是很庆幸自己在今生能做女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因此她纯情善感,她柔情坚韧,她多情爱哭,她的一生始终会围绕一个情字,为情而生,为情而活,为情而死。我想这才是女人,这就是女人。例如林黛玉、张爱玲、崔莺莺,而江青只能算是利用情来达到她的政治目的,她不像个真女人,更不是好女人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女人,可无非也就分为这两种罢了。
一直不喜欢那种概念性的文字,给男人和女人都下了很主观的定义,其实这世上最善变的就是人,女人是可爱的,不然为何很多男人要把女人当作宠物一样供养着呢?这大概也是为何很多漂亮女人素质不高的原因,因为她们实在是没有把自己当作人来自尊和自爱。女人又是很难相处的,尽管女人应该最懂女人,可往往在女人多的地方,都是女人在为难女人。我作为女人,却很不善于和女人打交道,因为从小家里就都是哥哥,只我一个女孩子,又是最小,就这样娇生惯养地在男人堆里长大。上学后又学了一个男多女少的专业,全班就只有几个女生,于是又幸运地在帅哥堆里走过青春萌动的少女时期。工作后自然又被分配到男多女少的工作岗位,尽管工作比较辛苦,可处处有男同志的怜香惜玉。于是我就越发不会和女人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