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情感日志 > 友情文章 > 文章内容

公公婆婆来我家

作者: 迷失站长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8 阅读: 在线投稿

公公婆婆来我家

  “咱爸妈明天从三姐家搬到咱家。”丈夫一出此言,我的脑袋就大了,哎呀,又要忙上一阵子了。大家一听此言,一定以为我是个不孝的儿媳妇,实在我之所以发愁是由于公公婆婆年事已高,两位老人家的脑筋有些糊涂,特别是公公,老人如同孩子,甚至连孩子都不如,因此每次对老人家的到来我都打怵。然而,正如任何事物具有两面性一样,固然公公婆婆的到来使生活变得比以往忙碌,但他们的到来也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些不同的色彩,也使我们对生活心存感念。

  1、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今年正月,丈夫带学生到潍坊参加美术专业考试,一往30天,公公婆婆天天悼念:“帆他爸什么时候回来?”实在,老人家有稍微的老年痴呆,今天发生的事情到第二天就忘记了,然而,儿子不在家,何时回来,二老却是念念不忘。这让我想起《劝孝歌》中的一句话:“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为了减缓老人的思念之情,有时通电话,总是叫两位老人家和丈夫说说话,老人家耳朵都有些背,他们听不清儿子说些什么,每次总是大声重复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回来呀,我在家里挺好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古人云:“儿出未回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即使儿孙们没有出门远行,孩子也永远是老人的牵挂。

  天天中午我们放工回来,总能看到两位老人站在窗户前,远远地看着,等着我们回来,即使我和丈夫回来,他们还在窗户前痴痴等待,总要问我们:“小帆子怎么还没回来?”直到看见小孙子在窗前经过,他们才肯回到客厅,等待孙子和他们闹上一会儿。

  全家人都回来了,在老人来讲是最快乐的,可以想象,两位老人在儿孙们走后,总会时不时盯一下挂钟,盼看着时针快快转动,待到十一点已过,他们就来到窗前等待。想想白发苍苍的两位老人在窗前的等待,是怎样的看眼欲穿呀,实在儿女再大,在父母眼里永远是孩子。小时候,父母盼看孩子快快长大,像长了翅的小鸟早早飞出往,如今父母只盼看儿女有如倦鸟,能够早早回巢,围在自己的身边……“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现在年老的父母已经无力高喊孩子的名字,这种久久的注目凝看也许是世上最美丽最深沉的爱。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凡经历过战乱或三年自然灾难的人,大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公公婆婆饱受三四十年代的战乱,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难,一生大都在贫困中艰难度日,自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当看到儿孙们不爱惜财物,总是心疼不已,甚至强加制止。

  一次,我把一件旧亵服拿出来,想把它剪裁一下用作抹布,婆婆看见我拿起剪刀,赶紧问:“你要干什么?”“这衣服不能穿了,想当抹布。”“好好的衣服,剪了多可惜,不能穿,给我,我不嫌弃。”看着老人家心疼的样子我只好收起了剪刀,说留着我继续穿。实际上这衣服是十几年前的一件青纶亵服,套上往火花刺啦刺啦地闪,这样的衣服早已淘汰,不知为什么它竟然躺在我家的衣箱里躲过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旧衣搜索,终极,它还是在灾难逃,我偷偷把它裁成了抹布,婆婆并不知晓,对她老人家只能采取这样的策略了。

  天天吃饭也经常要听到老人家的唠叨,儿子吃饭,不能剩饭,只要一剩饭,爷爷奶奶就要孩子把剩饭吃下往,孩子有时也不听爷爷奶奶的“我吃饱了,再吃就成胖子了。”说完孩子就背起书包上学了,剩下老公公,有时还在兀自念叨:“现在的孩子,惯的不成样子,老古话说的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现在正是冬季,五点钟天就黑下来了,我们放工直接到市场采购,回来已近六点,外面早已是万家灯火,一看自家的窗户黑洞洞的,不用说,两位老人不舍得开灯,“现在生活好了,开开灯多亮堂。”我和丈夫每次都鼓励老人开灯,可这一生养成的勤俭的习惯终极也没有改过来。

  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顾名思义,动物都有感恩之心,何况人呢?我们应该孝敬老人。实在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做起来并不轻易。小儿子不经意的一句话,竟使我深受感动,孩子懂得孝敬老人,在我也是极大的宽慰。

  公公上过小学,会写一些字,也能读一点书,老人家脑筋不太好,经常在我们书柜的书上胡乱涂鸦,涂鸦的内容全是儿女、媳妇、孙子、孙女的名字,长长的极不规则的几串。一次,老人家竟在孩子的课本里涂鸦起来,我第一个发现,告诉了孩子,“帆,你爷爷在你的课本上留言了。”儿子拿过来看看,笑了。“没关系,妈妈。爷爷的字我要留着,将来爷爷不在了,也是个纪念。”听到这里,忽然心理酸酸的,儿子爱自己的爷爷,固然爷爷有时很糊涂,但孩子从不嫌弃,还按时给爷爷洗澡,逗爷爷奶奶玩。

  奶奶忘记,儿子经常逗奶奶:

  “奶奶,今天中午吃的什么饭?”

  “忘了。”

  “昨天俺姑姑来没来?”

  “忘了。”

  “奶奶,我是谁?”

  “是小孙子!”

  一提小孙子,老人满脸是笑,知道孙子又在逗她,伸过手就往佯打孩子,“奶奶打人!”孩子边笑着躲避,边和奶奶周旋,祖孙二人又在一起嬉笑打闹起来。

  前几日,一位同事说起一件真实的故事,听起来令人心酸。这位同事村里有一位老人,八十多岁了,齿健目明,他的四个儿子不因母亲的健康感到自豪,反而把自己的老母亲摁在地上,活生生用钳子把老人家的牙齿敲掉两颗。由于他们听人说,老人牙齿完好对儿女不好。时代已经进进了二十一世纪,这种愚昧的举动竟然发生在我们身边。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我们每人从小就听父母讲过二十四孝的故事,固然“埋儿奉母”的做法不足取,但孝敬老人却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

  孝敬理当然,不孝不如禽,愿我们人人都善待自己的老人,善待普天下的老人。

上一篇:元旦的狂欢,回忆起远方的朋友 下一篇:你还好吗?儿时的伙伴!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