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往的家园
文/平民粗食
儿时的家园——“秀流居”,清晨的阳光很热和,也很宁静,浅浅的一缕彩色阳光透过堂屋的天井,透过木制的“囍”字窗格印在我的小床上。可以听到低声的呼唤从远远的地方传来,风轻轻的拍打着窗台边橘黄色的油纸伞。
慵懒的推开门,堂屋里是口古老的天井,青石砌成的方形井,巧夺天工的对应着上方的留下的四方透光孔。恐怕只有那青石上的青苔才可以讲述这里书写的不朽传奇。
屋后是东面,紧挨着一片山坡,有遍野的油茶树,儿时的玩伴在这里玩着“躲猫猫”。每当放学,油茶树下都会躲起窸窸窣窣的“小猫咪”。要是玩的太晚了,若得大人们来这里寻。那一定会有粗粗的巴掌落在幼稚的小屁股上。
待到秋天,母亲都会到屋后山坡上采摘茶籽。天天晚上我都会闻到母亲满手的油茶香味。偶然也撒撒娇,紧挨着母亲睡一晚,那油茶的香味凝聚成不散的芳香,直到今天还燃烧在我的记忆深处。
走出屋大门往北,“小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那儿时的童谣洒满了往学堂的青石板路。北面的那座由地主老财家的私塾改建成的学堂让儿时的我布满了好奇。只由于,著名女作家“白薇”就在这里开始了她求学的梦想。用手抚摩一下学堂的栏杆,不禁幻想起,白薇大概是受到了这里的自由、和平、爱国知识的熏陶才恍然大悟。于是,她逃离父母包办的婚姻,远赴他乡,求学而往,从文弱的书生变成了唤醒国人反抗列强,反抗侵略,向往自由,向往和平的文学巨人。
我想,学堂后面的小路一定见证了白薇当年惊天伟地的举动。她一定是从这条小路走出黑暗,奔向光明。固然那些炙热的故事已经远往,但他们留下的心血却浇灌了我们好几代人,他们留下的脚印后来又不知有多少人重新踏过。
屋前,碧绿的荷花池绘画了一幅江南的水墨图画,六月的荷花让人流连忘返。采莲的人们挽起裤腿,微笑着采起的莲子,刨出淤泥里的莲藕。那绿色的莲子和雪白的莲藕不知羡煞了多少双谗眼。
穿过荷花池再往前往,那是整个村庄的西面,是一条潺潺的东江河,河水蜿蜒的淌过。那河面上,多少青年男女从这奔往大城镇而往,天天,渡船载满了向往城镇的***。船头是生活,是晚辈的生活,向往幸福、布满挑战、随遇而安的生活;船尾还是生活,是父辈的生活,朴实无华、躬耕劳作、世代相传的生活。
如今,时过境迁,一湾清清的东江湖水将儿时的家园沉没在了湖底,即使找遍东江河也再没有了家园的踪影。只有,脑海里的那堵竹篱墙,爬满了当年的爬山虎,爬满了记忆的海,牵连了每一个流浪的游子,爬山虎的脚挤进了每一道墙缝,挤进了回不往的儿时家园。
备注:白薇,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湖南省资兴市人,当年为反抗封建的家族包办婚姻而逃婚,到处求学、反对封建帝国主义、投身革命。曾经受到鲁迅先生的指点,相继发表《琳丽》、《打出幽灵塔》、《假洋人》、《北宁路某站》、《致同道》、《火信》等爱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