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在乡间
乡间,云在等候,不要我驻足巷口。人在伞下神游,风信使匆匆,邀了雨韵。催我出门,它们说:快点,守侯已久!
-------题记
雨是一种怀念,乡间的雨,尤其如此。喜欢下雨的感觉,特别是在经历了连日的炎夏闷热之后,若能有一场雨的浇灌,那实在是太美妙了。生灵万物被滋润以后,会感念于它的恩泽,连它的善解人意,也会让人们对上苍加倍感激。
但是,雨最美的韵味,还不在于它给人与自然的恩赐,而在于聆听,用耳朵静心往听。当然了,在雨下的最猛烈的时候,那还不是最动听地,此时它只重复同一个音调,连音高也一成不变,发出的旋律使人觉得单调乏味。雨前可以用来听,但那也不是最好听的,最好听的还在于雨后,只有在那时,一切旋律才会有规律、有层次的奏响,这才算得上是乐音。
在城市里听雨,实在听不出什么味道,树木花草稀少,只有一些混凝土建筑随雨点干巴巴的叫着,一点都不美妙。而在乡间,却是大不一样,乡间的雨最为清新,雨后也更动听。所以,假如你要想真正赏出雨的韵味,还得往乡间,只有乡间的雨,才能将雨的韵致演绎到及至。
雨停了,散步于碎石展就的小路上,看着头顶将晴未晴的天空,是否也会忆及“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的句子来。不过此时,“枕簟凉生”的感觉却是没有地,更多的是“雨过水明霞”的清新。于是,雨后的乐音,先由霞光奏响引子,再在各种物与生灵的合作下浮动起音符,随后与空气流波律动,华章才就此谱写而成。你闻声,蝉儿启动浑厚低沉的音响效果,那些泼泄凉意的气流,又将预热起来;我闻声,土壤与落英发酵的气味,也被蛐蛐闹出居***;我闻声,炊烟袅袅升起的屋檐下,有炊妇哼唱的欢歌;我闻声,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声音;我闻声,生命之河在流淌,心跳与节律将同步合拍。
踱过了小桥尽头,我又回首,颦眸一刻,我问:
是“似水流年,往事如烟”吗?为何历经千年沧桑,雨声却在一瞬间改变?
是清明时节农人插进的秧苗吗?为何青丝不能如它一般,年年苍翠如故?
是牧笛声声,唤醒了春种、夏忙、秋收吗?为何心情却少了喜乐交替?
离别,在烟雨弥漫的江头;听雨,我在乡间的小路。那有长亭灞桥,烟柳深锁;那有雾湿楼台,月迷津渡……
秋雨冷,落花殇。静静地观雨、听雨、赏雨,待闲情浓郁处,也择一首轻巧舒缓之曲借以抒怀。此际乐声飘渺,雨雾苍茫,亦不失为一种简单舒服地享受。独喜于雨天遐想,让思绪越飘愈远,就如同歌词里唱的那样:往到我往不了的地方。在雨花零落里感悟,自音符飘荡中构思,而有所感、有所悟后,便也会字字珠玑跃然纸上。然思则思矣,若将所悟、所思、所感与所写相结合,实则为难事一件,不是词不达意,便是语不符境,此事时有发生,思及此,心若冰清。
雨后,蝉儿来了,生命的河水也开始了涌动。纸伞下的踟躇,人在听雨;听雨,在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