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醉》
《红楼一醉》
文落篱
看三春花开正好,桃红柳绿又如何?等将韶华落尽,觅那平朴清和时。方悟穷富终有定数,离合只是因缘。笑叹人生,荡悠悠如三更梦,问古来富贵荣华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闲谈。----《红楼叹》
初读《红楼》时,颇为随意。单单只是厌倦于林黛玉的哭哭啼啼、看不惯贾宝玉的唉声叹气、恼怒于王熙凤的阿谀奉承;单单只是觉得念几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便自觉得妙趣连连、余韵缭绕;单单只是叹服于它高超的艺术性和不可揣度的思想高度;单单只是觉得这一部代表古典小说巅峰的著作耸立在眼帘的时候,有一种发自肺腑的喜欢。
重读《红楼》时,感觉却有天壤之别。想这其中,是爱恨情仇的如火交织,还是繁华背后的平朴真实?是对封建统治的猛烈抨击,还是对金钱利益的嫉恶如仇?仰或是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深刻剖析?闭目凝神,品思浮想。于是乎,贾、史、王、薛的兴衰没落;于是乎,贾宝玉、林黛玉的千古爱情悲剧如神话般隐隐从脑际浮现,那些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便好似某一处幽远宁静的山谷小道中传来幽幽的泉鸣声,余音袅娜,凄美而婉转,让人心怡神荡。
一幕幕从思想之湖中激游的波纹,便这般翩然随心荡漾开来...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首《葬花词》道出了多少辛酸事!泛泛大观园内,又有谁能真正理解颦儿的苦处呢?父离母亡,自幼多疾,现又寄人篱下,有苦不能说,有悲不能诉,每日便只有以泪洗脸,以悲度日,便纵有翩翩仙气又何如?也只是做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般的诗来。虽然黛玉与宝玉两厢情愿,却不能成双对。就在宝玉大吹大擂娶亲之时,一个“容貌才情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的潇湘妃子却成了“北邙少女”。这人间爱情啊,可悲且可叹,读来不免心寒。何故使人痴?何事使人迷?我怜悯黛玉的人生就像一场叫人心恸的悲剧,戏剧性的登场,戏剧性的收场,以泪洗脸是一种人生,为爱情而去也是一种人生。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一首《西江月》却已道尽宝玉。衔玉而诞的他顽劣异常,最恶读书,然而却是个多情的种子。虽喜在内帏斯混,但对黛玉却无二心,纵使在神智不清,疯疯傻傻之时,听到那“神仙似地妹妹”要嫁给自己,却也能规规矩矩。宝玉虽不喜读书,也极痛恨封建礼制,但论聪明才智,提诗写字却胜过贾环。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让他在大观园试题对额中得了“彩头”。宝玉是红楼的主角儿,也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而于我来说,最喜爱他那股淘气劲,调皮捣蛋却又通情达理,可恶的封建礼制啊,你要逼我宝玉,我偏要反抗,就要和你对着干。难道这不是封建礼制挣扎到最后的真实反映吗?人的思想不可能永远的被禁锢!然只因他是“下凡历难”的缘故!最后落得个“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的命运。听来有点荒谬和遗憾,倒是那股叛逆劲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聪明累》中的一句专写了王熙凤悲剧的一生。第十九回中秦可卿的死让王熙凤如愿显露了自己强大的本事。精明能干的王熙凤把宁国府打理得头头是道,在荣国府又担任了“管家婆”的角色,管理着大大小小的家务事。在为人世交上看遍冷暖,也怕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滋味,专喜讨好贾母,为人又弄权弄势,两面三刀,本是个“女强人”,但最后却因“素日放账的重利,到头来忧心而死”,想这钱权啊,可真是祸根!欲求富贵者少不得,已富贵者不能贪。然天下之大,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然而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是天意,是亘古的真理。拥资万贯,带不得黄泉末路;悔笑人生,何不早些明悟,偏我妄入迷途。